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
11 月 19 日,是徐志摩逝世九十周年。近日重讀徐志摩,竟然碰上了「躺平」這個詞。躺平二字於本年四月在內地網站一篇文章出現,未幾便普及火熱起來。意思大概是無欲無求,不論對方做出什麼,自己內心都無波瀾,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行為上,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低水平消費。其他地方/國家也有體現,英國的 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日本的低欲望社會、美國的 Boomerang Kids 便是。
先說徐志摩(1897-1931) 。他的情愛史上,有三個女人。第一個是髮妻,雖然替他生了孩子,兩人感情並不好。1920 年徐赴英唸書,碰上 16 歲的林徽因(1904-55),即窮追不捨,並要求妻子離婚。妻子當時已懷胎,卻從容大度,二人於兩年後離異。而林 1922 年返回中國,1928 年嫁給梁啟超之子思成。林離英同年徐亦回國,20 年代中期搭上人妻陸小曼,1926 年後者離婚後,二人遂結連理。
大概是念念不忘,1931 年徐為參加林徽因的建築學講座,乘飛機自南京赴北平,途中墜機身亡。
徐死前四個月,寫了一封信給林,其中有這一段:
「雨下得兇,電話電燈會斷。我討得半根蠟,匐伏在桌上胡亂寫。上次扭筋的腳有些生痛。一躺平眼睛發跳,全身的脈搏都似乎分明的覺得。再有兩天如此,一定病倒 — 但希望天可以放晴。」……下署「腳痛人」。
當然,一世紀前的躺平與現今世代的躺平不同。彼時也,是身體、物理上的躺平,今時的躺平多了概念、心態上的理解。以前欲望是正常,現在是低欲望。
然而,兩者相同之處,是無論往昔或當下,青春始終是無敵。往昔徐志摩如是 — 看看他的情史。今日的年青人也如是。青春擁有的是時間,沒有的是包袱,所以可浪費得起,可奢侈得起。因為,躺平之後,始終都要站起來,往前走。
君不見,日本電影《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中牽涉的年輕人,不論站著、坐著、睡著,給人的印象都是躺平。
電影中的擄拐者,就是敵不過青春。儘管他們對弱者施虐,光陰始終無情,身體總是隨時間衰敗,精神總是受惶恐煎熬侵蝕,最終淪為笨蛋。
所以,不用怕,因為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
原刊於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