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就笨,因為第時香港用量子電腦?
上一波因為恐懼97危機而移民的香港人,之後據說都比較容易回流。又有人說因 2019 危機而移民的這一波,之後沒那麼容易回流了,因為到時香港科技已經去到用物聯網、用量子電腦,從外國回來的香港人反而像上一個世代的人類,搵唔到工。
我對量子電腦認識不多,但預期香港在未來會在科技上比西方進步,這是一個未來學的話題。比起量子電腦普及港九新界,比較容易預測的是港九新界未來將會沉入水底。在「全球碳排放沒有明顯減少」的預測條件下,全球會有很多人口密集地區因兩極冰雪溶解、海平面上升而永久沉入水底。Climate Central 幾乎年年都會模擬全球水浸,提出警語,2021 年的數據認為,末世紀中,青衣、荃灣、長水灣、大圍、維港兩岸,都會開始出現翻風落海時的嚴重水浸。到一兩個世紀之後,或者一些地方完全沉入水底也不是夢,可能影響香港土地供應。
當然這一兩個世紀之間可能發生的事有很多,也許馬斯克公司的後人已經開始實測移民火星,或者地球發生了甚麼問題,導致人口開始平穩甚至減少,那麼就不需要那麼多土地。反正到時人類的意識都在網絡世界生活和互通,以很少的土地就可以孕育無數的生命意識和社交空間,那麼到時人們的空間和產業意識就不會一樣,到時可能根本不需要地產代理,因為2021 年的區塊鏈技術也是朝向消滅代理的方向。
理論上除了貨幣,投票、醫療紀錄、商品成交等都很適合用區塊鏈加密來自動操作,現在人們玩的 NFT 就是在測試數碼產權這回事。
量子電腦會在香港普及嗎?據說量子電腦是一種非同尋常的裝置,在新聞中通常都是美國、某知名大學實驗室、Google等巨頭宣佈發明成功,但距離普及有著一直難以跨越的困難。2019 年初 IBM 在消費者電展發表 IBM Q System One,是一個實驗室產品。2019 年底 Google 也宣稱自己發明了一台稱為 Sycamore 的量子電腦。2020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發表了名為「九章」的量子電腦,宣稱比超級電腦「富岳」快100萬億倍,比 Google 的 Sycamore 快100 億倍。然而這些大致上都是「原型機」。
一般人可以負擔得起、有解決方案的計算裝置的晶片,在現階段就只有幾間巨頭會做。台灣的台積電、AMD、南韓的三星、美國的 Intel、 Nvidia、IBM、Qualcomm……等等。這幾間公司,就提供了一般人包括中央處理器、繪圖卡、手機晶片、5G連接、遊戲主機晶片、記憶體等物資的供應鏈。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及其發明的科技,都在美國的籠罩 (美國、台灣、南韓、日本等) 之下。
2017 年,特朗普就以「涉及國家安全」為由阻止博通 (Broadcom Limited) 併購 Qualcomm。Qualcomm 當然很重要,因為你的手機多數是用 Qualcomm 晶片。你用 iPhone,上面的 5G 晶片也是 Qualcomm的。(據說蘋果在 5G 晶片也在尋求自產) 現在全球晶片荒,Intel 最近說要去中國設晶片廠增加產能,也被白宮反對,要再傾傾。所以這些科技巨頭,不管東西方,都很難講開政治和國際關係。
然而對於「東方」來說,一旦跟美國談不妥,依懶技術進口的發展可以馬上中斷。華為就此折騰了一翻。起初他們失去了 Android 支援,後來失去了晶片支援。有一段長時間旗艦手機沒有 5G。自產軟件和硬件當然火速研發中,但又比以前更難收窄差距。
如果世界在走向進一步「計算機化」,那麼「計算機」從哪裡來?它核心的晶片來自哪裡?雖然可能世界上大部份電子機器都在亞非拉世界,但技術掌握者在亞非拉世界以外。掌握高端晶片設計製造能力的實體,可能比起掌握核武器的實體還少,可以輕易實施禁運。
而香港自己有沒有科研?相信人們都聽過香港廠佬「high tech揩野」之說,不知現在是否仍如此?東方大氣候和本土氣候似乎都不太有利科技發展,則幾十一百年後香港又如何會順理成章變成量子電腦成行成市的東方矽谷?更可能的是,東方會成為電子垃圾的歸宿,而不是高端技術的發源地,因為電子技術發展都有「中等收入陷阱」。
又,未來二十年內可期的東西:世界日趨電子化,大部份事情在電子元宇宙完成,那到時還有 90 年代前後那種離開之後等於關山難渡的永別心情和「移民」概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