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線》:M+ 沒觸及嘅本土面貌
M+開幕,傳媒紛紛聚焦這項千呼萬喚始出來嘅世紀宏大文化工程,這裏倒想唱唱反調,轉過來傾下一個被冷待,位於深水埗另類空間 Present Projects 嘅小展覽《斷層線》。這個反思和處理物料本質及其對錯配、損毀、破裂和重新組合等各種狀況的展覽,帶出備受沖擊的本土新一代在面對巨變的掙扎、堅持和思維。
走進展廳,正欲觀看展品時,轉身卻碰上細微若絲嘅網,這若隱若現的網,把場地切割開,原來空間已被隱晦地隔離、包圍,Kay Mei Ling Beadman 的《金線和銀線》裝置,把那好像不存在但卻實實在在的把你封起來這難頂感覺帶出來。展品引用人類學者特魯格Michel-Rolph Trouillot的説話,指出「權力的終極標誌,可能在於權力的隱形;而權力的終極難關,則在於能否揭露權力的根源」。
另一邊嘅廚房,明顯地又有個網,由一個個紥帶小膠環互扣而成,有點似上世紀六十年代流行的門簾,初看以為是用來分隔廚房和展覽的裝飾,但細看才發現創作者陳玉瓊在每條紥帶膠環上,部份轉述了美國科幻作家的《離開歐麥拉的人 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小説,故事述説城市歐麥拉為持續享受安定繁榮和富裕,每年都要犧牲一個年輕人,以換取持續安穩富貴。年復年的把新一代逐步宰割,紥帶就像行刑前的扣鎖,一個又一個的殺戮標誌串連起來,是個遮掩的簾幕裝飾。
曾智愛怡不定期把灌漿倒在細磚的地上,把灌漿剷去,希望不留痕跡,然後又再灌漿,又再剷去。層層不竭的灌完又剷,總是要把灌漿消除,但地上即使不明顯見灌漿,那曾被染漿的歷史痕跡仍清晰可見,每次灌槳,還點點滴滴加添痕跡。
另一邊陳玉瓊的《山之膚》照片,影下身上無數蚊咬傷痕,作者串連傷痕轉化成類似傳統山水畫,但卻沒有那飄逸的離世閒適。身上那堅硬石山,堅硬中又帶點苦澀。她的《平凡的危機》裝置,反而較為積極,展品是把街頭拾來的平凡物,轉化成幼線,再轉化組成繽紛漂亮的各式物件,平凡微弱的東西,連結組合起來,會強化成別具生命力的亮麗。
何兆南用磚塊《沉重與輕浮》,把白牆上一大通道封起來,像是要觀眾無路可走,但只要接觸一下那些磚塊,發覺原來都是由脆弱發泡膠造成,貌似堅實的磚牆,其實虛浮單薄,一推即倒。地上也散佈這些磚塊,任人戲玩,硬實的磚牆,原來弱不襟風。材料的錯配展示出磚塊的兩面可以堅硬也可以是輕浮薄弱。
但在物料錯配上,紐西蘭藝術工作者Battem and Kamp 的雕塑裝置,有趣地把玩物料的本質聯想和象徵意義。花崗石壓在咕臣上,像是強力的壓制,但細心查閲,那像被幾乎壓扁的咕臣,是用硬實水泥造成,那不是被壓下去,而是不動聲色的把石頭吞下來,貌似堅實強力的石頭,實際是慢慢被包圍、吞噬而墮落。
Present Projects 這空間只有英文名,Present一方面是關於現在,一方面是份禮物,給公眾的禮物。時代轉變定必有新議題新探索,除了M+外,值得一看的藝術還多的是。事實上,大笨象即使充滿理想誠意,未來的日子仍會舉步唯艱。新形勢下值得留意嘅,反而是這類分開四散、獨立營運又唔係太多人理會嘅小小藝術空間。
Present Projects 地址:深水埗黃竹街13號3樓。《斷層線》展覽11月21日最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