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機內的隔塵網上面,鋪著顏色深淺程度不一的黃色粉末;石屎裡用來填充螺絲與鑽洞之間的膠塞,疊成的塔上放著薄薄薑片……這是藝術家蘇詠寶對盧卓倫《留下來的人》的演繹。

90 後的盧卓倫是社工,也是小說作者,作品發佈於《香港文學》、《虛詞》、《城市文藝》等平台。《留下來的人》是他為今年香港文學季主題「親蔬」所寫的小說,記述新界東北村民的故事,當中提及村民端午節時候醃製子薑情節。以薑為題,蘇詠寶創作《有種日常》回應。

「讀盧卓倫《留下來的人》一路讀一路覺得好灰暗、好陰沉,很久沒有從文字裏感到這種沉鬱。」蘇詠寶接受《立場》訪問時形容,盧卓倫向來創作色調帶有黑暗的感覺,很切合描寫地底下平實的薑。出身中藥世家的她解釋,不同時候採收的薑代表不同年紀,有老有嫩,藥性用法不同。不同製法和部位如乾薑、炮薑、薑皮,藥性又會不同。薑雖然是日常物料,「平凡但可塑性很高,營養豐富、氣味濃烈」,所以想盡量呈現薑的不同形態。

蘇詠寶《有種日常》(相片由香港文學館提供)

通過用曬乾、烘乾、炒焦等炮製方法,蘇詠寶將薑變成粉末狀、纖維狀、切片狀、燒焦狀,然後搭配隔塵網、膠塞、水喉通等日常建材展出,「薑是埋在土壤裡的根莖,將薑從地底帶進一個建築物的空間及結構內,由黑暗帶到光明。」

藝術家利用工具改變自然作物,然後在牆身不能鑽洞、地面不能舖蓋粉末的展場説人與自然的故事,再現「普遍卻不尋常的日常」。這些人與環境的關係和矛盾,正好呼應盧卓倫所寫的人與泥土和生存空間的思考。蘇詠寶覺得盧卓倫的文字色調雖然黑暗,但總有「澄明的一面」,像《留下來的人》結尾予她的印象是——一個橙色的夕陽,還有小菜苗、啤酒和螢火蟲,「有小菜苗和啤酒很好,偶爾創作一些螢火蟲看點點星火。」

蘇詠寶《有種日常》(相片由香港文學館提供)

同樣是留下來的人,蘇詠寶借用董啟章新書《香港字》一句,勉勵從事創作的朋友,「你要創造自己的故事,包括真實的和虛構的、經驗的和想像的東西…要治療靈魂,唯有通過這個方式」。

除了蘇詠寶和盧卓倫的跨界對話,香港文學季展覽「土有香,根有緣:文學 x 視藝」,邀請另外四對藝術家及作家,選取其他埋在泥土下的根莖植物,進行跨界創作。展覽現正於灣仔集成中心進行,期望探討人與自然、土地及社會的關係。

蘇詠寶《有種日常》(相片由香港文學館提供)

 

土有香,根有緣:文學 × 視藝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
時間:11:00 - 20:00
地點:灣仔集成中心 UG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