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思:野豬已成公共衞生問題 流行病學家:除非過度接觸或食野豬,否則不構成威脅
漁護署更改處理野豬的政策,由以往的「捕捉、絕育、放回」,改為會人道毀滅在市區發現的野豬。政策改變後,昨日(17 日)已出現「第一滴血」,漁署及警方在深灣道共捕殺 7 隻野豬。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今日(18 日)解釋,指收到很多人投訴野豬滋擾,又說野豬已成為公共衞生問題。不過,有公共衞生學者表示,除非人類主動捕獵和食用,否則野生動物其實少有構成公共衞生問題,又認為從現有數字,無法得出野豬構成公共衞生問題的結論。
陳智思今日回應記者關於野豬的問題時,就「自己都收到非常多投訴」,「包括點解政府無去管制,可以畀野豬喺市區出沒」,直指「收到好多人投訴,你都要做嘢」。他又說,野豬繁殖率太多,已經成為公共衞生問題,「唔係滋擾」,因為要及時處理。
學者:說法似道聽途說
公共衞生研究社成員,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家陳嘉鴻回覆《立場》查詢時,解釋通常野生動物引致公共衞生問題,一大主因是人類過度接觸,甚至食用野生動物,「好似 2003 年沙士,就係因為人類主動去捕食野生動物。」他續指,除非香港有人獵食野豬,否則野豬會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很低。
陳嘉鴻又認為,若政府要定性野豬為問題,必須提出相對應的數據,例如野豬攻擊人類的個案有否顯著增加等,「而家佢哋嘅講法,比較似係 hearsay(道聽途說),同情緒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