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波蘭-白羅斯移民危機﹕人道問題背後 諸國如何各懷鬼胎?
波蘭及白羅斯邊界衝突持續不斷。星期二,當波蘭安全部隊向白羅斯發射水炮,驅逐試圖穿越邊境的人群,一枚閃光彈隨即從白羅斯投擲至波蘭,伴隨來自還擊者的歡呼聲。越演越烈的衝突場面,標誌兩國矛盾不斷升溫,令困擾歐洲多年、但在疫情期間稍為緩和的移民潮再次成為國際焦點。
為何移民選擇在疫情仍然緊張、國界尚未完全開放之際橫越邊境?衝突又何以在這東歐兩國交界爆發?
A stun grenade thrown from the Belarusian side exploded among #Polish security forces. Behind the scenes — the joyful cries of migrants. pic.twitter.com/8sEuyHiPcC
— NEXTA (@nexta_tv) November 16, 2021
移民危機是白羅斯總統幕後安排?
今年八月,德國《明鏡周刊》報道了這樣一件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7 歲的 Slemen 在社交網站上看到一則廣告:只需一千美金,便能取得一張飛往白羅斯首都明斯克的機票、遊客簽證、以及當地三星級酒店住宿。有廣告還說,若能到達歐盟國家,伊拉克人可獲住房和就業機會。Slemen 隨即向巴格達的旅行社付費,前赴白羅斯。
收到這消息的不只他一人。這消息對亟欲奔赴歐洲的伊拉克人而言乃無比喜訊。不久,數百伊拉克人便乘坐巴格達航空和伊拉克航空,直抵明斯克,隨即登上由旅行社安排的專車接送至酒店。
當地一名旅行社女職員馬上察覺,自己接待的根本不是遊客。她意識到自己有可能協助他們非法入境,於是果斷辭職。隨後《明鏡周刊》與她取得聯繫,並發現簽證確有可疑。該刊記者有份參與的調查報道發現,涉事旅行社包括 Oscartur 和 Zentrkurot。前者規模不大,在社交網站聯絡資訊一欄只留下一個俄羅斯電郵地址和白羅斯電話號碼,負責人接到傳媒查詢時更立即掛線。而另一間旅行社 Zentrkurot 的擁有人,正是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許多人會用「難民危機」形容現時在波蘭與白羅斯邊境的問題,但能夠承擔費用逃離國家的人,應被視作「難民」還是「移民」?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 (Josep Borrell) 在一次演說中表示,自己會用「移民」稱呼聚集在白羅斯邊境的人群,明顯是要與以往的難民潮作出區分。簡單而言,「移民」多是自願離開本國追求更好生活環境的人,「難民」則泛指逃避戰火、自然災害或政治迫害的人,同時亦涉政策賦予的法定身份。基於每個人背景不同,分類時難以一概而論。外媒在報道是次事件時,字眼上多採用「邊境危機」或「移民危機」,但爲方便理解,本文內文將使用「移民」一詞。
盧卡申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被問到在事件上的角色,指白羅斯軍隊「絕對有可能」協助移民前往波蘭,表示「或許有人幫助他們」。他同時透露自己向歐盟表明由於白羅斯不是移民最終目的地,故不會把他們拘留在邊境,但他否認有邀請伊拉克人到白羅斯,強調自己不希望他們過境。至於其言論是否值得可信,見仁見智。
「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面對歐盟嚴厲制裁
要解釋盧卡申科的動機,需先講述白俄羅斯與歐盟的恩怨。
被形容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的盧卡申科在去年九月白羅斯大選中,取得自 1994 年上台以來的第六屆任期。選前多間媒體民調都顯示,盧卡申科民望低至百分之三。不過國營媒體公佈的點票結果卻出現了「沉默大多數」,盧卡申科最終宣稱以高達八成得票率順利連任。大批質疑選舉舞弊的民眾走上街頭,防暴警察出動橡膠子彈、水炮車和警棍驅散人群,當地互聯網和地鐵服務亦一度中斷,隨後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被捕。而盧卡申科的主要對手,反對派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 (Svetlana Tikhanovskaya) 則到了鄰國立陶宛,聲稱自己勝出大選。
經營白羅斯最大規模 Telegram 新聞頻道 Nexta 的 26 歲新聞工作者波塔塞維奇 (Roman Protasevich),一直報道國內示威最新情況,成為示威者的重要消息來源。白羅斯政府指控他策劃大型暴動及煽動社會仇恨。今年 5 月,波塔塞維奇乘坐瑞安航空 (Ryanair) 班機,原定由希臘雅典出發飛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經過白羅斯領空時航空管制當局指機上有炸彈威脅,要求客機緊急降落明斯克機場,盧卡申科更親自命令派戰機伴隨。事後機上沒有發現炸彈,惟波塔塞維奇和他同行的女友一同被捕。這次「國家級劫機事件」令歐洲政界譁然,觸發歐美多國對白羅斯實施更嚴厲制裁,令白羅斯與歐盟關係急轉直下。
疑製造移民問題 反擊歐盟制裁
波蘭與白羅斯接壤的邊境一直以來都非難民熱門路線。過去歐洲難民潮主要包括陸路與海路兩條。陸路由土耳其經希臘或保加利亞前進,海路由埃及偷渡到意大利。因此,多年來首當其衝的神根區國家多是匈牙利而非波蘭。隨著歐盟與土耳其和埃及等國達成協議,有條件收容難民,加上疫情肆虐令歐盟內部邊界自由通行受阻,難民潮理應稍為降溫,但未放棄找尋出口的難民,和與波蘭接壤的地理優勢,正好成了盧卡申科的政治籌碼。
影片顯示大批移民由白羅斯執法人員護航至邊境一帶,移民其後嘗試破壞分隔兩國的鐵絲網,又投擲雜物。波蘭多名警員受傷,除水炮外亦發射催淚彈阻止人群非法闖越邊界。波蘭政府統計,約三至四千名移民正在邊境聚集,當中大部份人來自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和敍利亞。
A large group of migrants escorted by #Belarusian law enforcers is leaving a tent camp in #Bruzgi. pic.twitter.com/DrFvBF2Tcm
— NEXTA (@nexta_tv) November 17, 2021
歐盟委員會指控盧卡申科向移民訛稱入境歐盟相當容易。外交與安全政策首席發言人斯塔諾 (Peter Stano) 直指,移民甫抵達白羅斯即被強行帶到邊境非法入境歐盟。卡內基莫斯科中心 (Carnegie Moscow Center) 白羅斯學者 Artyom Shraibman 解釋,盧卡申科多年來都有利用邊境問題挑起事端的想法,每當面對歐盟或西方抨擊,他都會駁斥爲何不感謝白羅斯防範非法移民,協防歐盟東部邊界。今年五月瑞安航空迫降事件後,白羅斯國營電視台報道盧卡申科向西方明確預警:「我們曾阻止毒品和移民,現在你們要自行吃掉和捉回他(它)們。」在回應《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時,盧卡申科將白羅斯與西方劍拔弩張的關係表露無遺。
波蘭及歐盟指白羅斯利用移民議題發動「混合攻擊 (Hybrid attack) 」。坎培拉大學 (University of Canberra) 國際法教授 Sascha Dov Bachmann 解釋,「混合攻擊」是指由國家或非國家利用不對稱、數碼和法律等灰色地帶,進行非軍事攻擊。白羅斯則是透過武器化難民,達成國家目標。他補充指,盧卡申科試圖濫用國際法義務,逼使另一國陷入看似非法及不道德的局面。
波蘭譴責白羅斯在背後向移民提供武裝及組織他們衝擊邊界。除波蘭外,波羅的海三小國包括立陶宛、拉脱維亞和愛沙尼亞都發聲明譴責白羅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斥責白羅斯利用移民問題以期達到政治目的,屬不可接受。歐盟亦準備對白羅斯加強制裁。預料航空公司,尤其是國營白羅斯航空 (Belavia) 及旅行社將成制裁重點對象。《路透》引述愛爾蘭外相指,歐盟亦將中止向白羅斯租借航機的協議,及禁止歐盟企業對明斯克機場提供支援,而目前白羅斯航空機隊 30 架飛機中,有 17 架都是經愛爾蘭租借。不過,歐盟的矛盾似乎在於,當白羅斯使用「混合攻擊」手段嘗試增加政治籌碼應對制裁時,布魯塞爾的選項也彷如只有加強制裁一道。
波蘭-白羅斯矛盾背後的俄歐角力
翻開地圖,不難發現白羅斯背後正正就是俄羅斯,而與波蘭另一面邊境接壤的則是歐盟核心成員國德國。
這樣的地理位置,難免讓人聯想到邊境危機牽涉兩大陣營的對壘。俄羅斯是白羅斯的最大貿易夥伴,傳統上西方一直都視普京和盧卡申科爲盟友,尤其是在莫斯科看重的東歐地區,白羅斯近乎是唯一能與俄國保持緊密關係的獨裁政體。加上當地反對派走親西方路線,這使得盧卡申科得以進行政治槓桿。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 (Mateusz Morawiecki) 便點名指責普京在幕後主使白羅斯挑釁。儘管俄羅斯否認在事件中有任何角色,但亦出面支持白羅斯的行徑。
不過,俄羅斯實際上對白羅斯可謂既愛且恨。莫斯科國立大學政治學者 Sergei Markov 指,俄國人民都厭倦盧卡申科聰明的談判伎倆,但普京在得到克里米亞時已失去了烏克蘭,若連白羅斯都斷送,他將難以被原諒。
上星期,俄羅斯派出約 250 名傘兵空降白羅斯與波蘭接壤地區。白羅斯軍方指,行動是基於邊境軍事活動增加而測試盟友快速應對能力。之後,莫斯科甚至連續兩日,先後派出可搭載核武的圖-22M3 長程轟炸機及圖-160 戰略轟炸機,越過白羅斯上空。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大使波雅斯基 (Dmitry Polyanskiy) 表示,行動是要回應波蘭及白羅斯邊境的局勢。盧卡申科接受國營傳媒訪問時則聲稱,自己希望避免衝突升級至軍事層面,亦不欲俄羅斯介入。
9 萬俄軍駐邊境 或擬入侵烏克蘭
西方陣營擔心的是,俄羅斯在東歐或有更大盤算。
視線從白羅斯轉向緊鄰其南部的烏克蘭。2014 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經德國和法國斡旋,基輔與莫斯科政府簽訂《明斯克協議》,防止衝突升溫,有美方官員指普京對所謂的烏克蘭和平進程深感苦惱。近日,多個消息披露美國情報官員警告,歐洲各國短時間內須與美國合作採取經濟及軍事措施,以免俄羅斯向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
烏克蘭國防部表示,至 11 月初,已有約 9 萬名俄軍集結兩國接壤地區。據報,華府官員上周向歐洲盟友警告,俄羅斯可能正考慮入侵烏克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華府關注有關「俄羅斯不尋常軍事活動」的報告,強調若莫斯科對烏克蘭採進一步行動,美國及德國亦會採取適當行動,儘管未明言所指行動是甚麼。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 (Avril Danica Haines) 上週訪問布魯塞爾期間,亦向北約大使提及俄方可能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干預。英美情報部門越趨相信,普京有意透過軍事行動擴大對烏克蘭國土的控制或推動親俄政權。英國首相約翰遜則指,俄羅斯若想從烏克蘭和白羅斯中取得利益,屬可悲錯誤。
不過,儘管國際社會憂慮俄羅斯將有行動,但《外交政策》刊登學者分析指,從經驗看來,實際威脅可能不如想像般大,理由是俄軍容許商業衛星拍攝調動情況,顯示政府無意隱藏軍事活動;現亦未有其他侵略信號,如加強部署防空系統或徵召後備軍。學者指,侵略往往是成本高昂的冒險,若缺乏當地人民支持,則難以實行。該文認為,目前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集結,更有可能是恆常戰略部署的大型轉變,而非準備突擊侵略。
NATO chief warns of "significant" Russian military build-up along Ukraine border https://t.co/0XEKVgRic9 pic.twitter.com/VduvbC8I7y
— The Hill (@thehill) November 16, 2021
自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不少前社會主義國家轉投相對親西方路線。隨著北約東擴,波蘭及波羅的海國家皆成北約陣營最前線,或許不難理解的是,俄羅斯需要確保白羅斯及烏克蘭屬於自身勢力範圍,而不能落入另一陣營。邊境恰好是雙方陣營對峙所在,難免成爲擦槍走火的衝突源頭。
移民問題反讓波蘭執政黨獲益?
雖然上述似乎令人覺得波蘭是這場矛盾的受害者,但從波蘭與歐盟關係的角度講,則未必如此。
上月,波蘭最高法院裁定波蘭憲法凌駕歐盟法律,波蘭又立法近乎禁止墮胎,這些爭議都一度令波蘭與歐盟關係陷入冰點。今次移民事件的出現,無意間替華沙轉移視線,亦在阻截難民入境的立場上,顯得與歐盟相當一致。Politico 歐洲版指出,波蘭執政的「法律與公正黨 (PiS)」得以透過事件鞏固核心選民支持,以及借此大肆攻擊反對派,因為反對派立場上傾向對難民寬容。屬執政黨喉舌的波蘭國營電視台,最近便播出一則國內反對派支持難民及盧卡申科的報道。而反對派則由於政府強硬措施深得民心,而不敢輕舉妄動。
牽涉天然氣管道「北溪 2 號」 德國新政府取態或決定歐俄關係
展望未來,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還要考慮一項重要元素﹕天然氣管道「北溪 2 號 (Nord Stream 2)」。
這條由俄羅斯連接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在九月剛剛落成。美國、波蘭及烏克蘭一直反對這項目,英國首相約翰遜亦警告,德國將要在接受俄羅斯供應天然氣與擁護東歐和平穩定間作抉擇。德國能源監管當局目前已宣佈暫停審批「北溪 2 號」營運許可,但德國新政府正在形成當中,未知對「北溪 2 號」最終立場將會如何。歐洲與俄羅斯未來關係會否改變,料很大程度將取決於新一屆德國政府取態。
星期四,伊拉克宣佈將義務撤離滯留在白羅斯的國民。俄羅斯一間通信社報道,431 人已乘伊拉克航空班機由明斯克返回巴格達。盧卡申科亦與默克爾通話,要求歐盟接收 2,000 名移民,但同時提出主動遣返 5,000 名移民回國。歐盟邊境管理局 (Frontex) 正與波蘭及伊拉克安排包機。白羅斯當局轉移移民到其他地方安置後,原本充斥移民的營地亦顯得安靜,連日緊張局勢似乎稍爲和緩。不過,有多少難民願意踏上歸途實屬未知,今後亦難保他們再次跌進國與國之間的邊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