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博物館,無理由唔行museum shop,紀念品是博物館的第二張名片。人人都講Sigg Collection: Four Decad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我都係八卦下museum shop shopping算。

1/ M+博物館共有兩家紀念品店,一是位於大堂的本店(The M+ Shop),一是面向維港的小舖(The Other Shop),以M+為主題的紀念品兩店皆有發售,但以M+博物館藏品或藝術家為主題的紀念品則主要在本店發售。

2/ M+博物館,本月星期六、日預約全爆。一場去到,行完展覽,或入不到場行展覽,都記得要逛它的博物館商店。

3/ M+自家開發的各式紀念品中,最大方得體是一系列《Antony Gormley: Asian Field》紀念品。Field是Antony Gormley 1989年於英國開始的系列,去過美洲、歐洲、亞洲。M+展出的是《Antony Gormley: Asian Field》,2003年在廣東省某村落和村民一起創作。

4/ Gormley創作《Antony Gormley: Asian Field》對泥人只有三個要求:手掌般大,能直立,及有一雙眼睛。M+取一雙眼睛的形象設計了tote bag、襪子、筆記簿,都是泥土色配上兩隻眼睛的圖案。和Hayward Gallery出版的《Antony Gormley: Field for the British Isles》封面有點相似,但M+的設計不是用端正的圓形代表眼睛。

Antony Gormley《亞洲土地》

5/ Antony Gormley系列的tote bag,剪裁有顧及載物空間和孭上身是否好看,用料不是一般棉布而是upcycle塑料rPET,有考慮社會責任。

《Antony Gormley: Asian Field》相關商品

6/ 襪子原包裝只見一個大黑點在腳面位置,攤開穿上腳才見到兩隻眼睛,低調地搞鬼。襪子是非常有潛力的博物館商品。

7/ Antony Gormley系列另有貼紙和明信片,都是見到泥人們的原貌。在M+在工作的朋友大力推薦泥人貼紙,傻氣得來有點神秘感。

《Antony Gormley: Asian Field》相關商品

8/ 最驚喜的M+紀念品是《石家豪的文化生活》御守,以M+收藏的石家豪作品《石家豪的文化生活》為主角,選取了他所繪畫的五個人物製成御守。香港人出御守已夠驚喜,更驚喜是見到「強伯」成為御守主角。

《石家豪的文化生活》御守
《石家豪的文化生活》御守
《石家豪的文化生活》御守

9/ 林振強入博物館?忽然覺得M+都有貼地的一面。五款御守的主角還有豐子愷、莊子、金毛獅王謝信和村上春樹。每款背面都寫上不同祝福。「強伯」的祝福是:天馬行空。

10/ 村上春樹是有點認不出來,但店員說村上款很受歡迎。他的御守祝福是:堅持信念。

11/ 以香港藝術家石家豪為主角的M+紀念品,還有手帕、貼紙、塑膠文件夾和雨傘。產品有平有貴,照顧男女老少。價格較高的雨傘很有特色,用上傳統油紙遮的做工,配上石家豪畫作圖案的傘布,非常精美。見到設計團隊的用心經營。

石家豪相關的藝術商品

12/ M+又取得何藩後人授權設計一系列精品,小至明信片,大至Rolleiflex即影即有相機,以及相機套,頗有心思。Rolleiflex是何藩愛用的相機品牌。

何藩精品

13/ M+中文名稱是博物館而非美術館,為香港七十年代吉祥物(瞓身推動清潔香港運動,雖然是反派,也算是吉祥吧?)「垃圾蟲」推出文件夾、雨傘、貼紙、襟章等產品,是smart choice。垃圾蟲是出身藝術世家的政府新聞處藝術總監Edward Arthur Hacker(中文名:許敬雅,1932~2013)為「清潔香港運動」設計的卡通人物。

14/ 垃圾蟲,英文名Lap Sap Chung,應該是香港第一個家傳戶曉的迪士尼式卡通人物,有平面卡通,也有真人扮演的立體版,出現在海報、平面廣告、電視廣告片。M+收藏了一部垃圾蟲短片,頗有戲劇性。M+為垃圾蟲推出產品絕對是有眼光之舉,大概沒有哪家博物館可以競爭。

15/ Museum shop的商品不止是博物館收入的一大來源,也是博物館的重要宣傳渠道。大英博物館、荷蘭梵高美術館、台北故宮,都推陳出新自家商品,參觀者買紀念品回去自用或當手信,對館方而言都能達到宣傳效果。收到精緻的博物館手信,對該館好感度也會大大增加。

M+博物館紀念品店

16/ 記得有次訪問大英博物館主席Richard Lambert,他穿戴的手表、領帶都是大英博物館出品,談到博物館經營策略時他開心地向記者分享這些產品的故事,說這些屬於高價位產品,雖賺不到多少錢但對raise money很有幫助。

17/ 看M+的博物館產品,定價和品質似乎盡力和歐洲的博物館看齊。由最大眾化的筆到針對高消費客戶的首飾都有,而且不止為藝術家、藏品推出產品,也會推出M+專屬圖案的文具、公仔、水樽、瑜伽墊做brand building,是香港博物館少見之舉。

18/ 大堂的本店中央,設有期間限定的藝術家專區,限時feature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和商品,由開館計起,首位獲feature的藝術家是江康泉,在專區內可找到由《敗時代》到《離騷幻覺》的作品和產品。

19/ M+該是香港史上最有意識經營自家museum shop的博物館。

20/ 不過話說回來,香港其他博物館有其先天局限。多年來博物館不是政府轄下,就是附屬於大學,對於開發紀念品沒有太大誘因。雖然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歷年來出過不少紀念品,但都是作為贈品居多,沒有成為業務的意向。

21/ 大館開館時推出的自家紀念品,品質不錯,但大館當代美術館沒有自己的館藏,紀念品只能因應不同展覽設計。

22/ 博物館的商品業務要做到有利可圖、有格調,並有效推廣博物館,是非一般的高難度,且看M+這方面能否跟其他國際級博物館一較高下。

M+博物館紀念品店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