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女性枷鎖劈開 — 梅艷芳
《梅艷芳》一套電影,成為香港以至東南亞地區熱話,一個離開了我們十八年的香港人,是何等思念,香港票房說明了一切,尤其是 70 後或之前出生的香港人,《梅艷芳》電影是默默回味過去情意,並不是過去電影評論可以描述。部份的大陸網站批評《梅艷芳》電影,下刪一堆殘體字,講真班大陸評論人 80 年代初期先睇到亞視,當時有幾多人可以睇到 TVB?對於當年香港流行文化,知條呔咩!就算部份台灣評論人,都是懂華語,甚至廣東話,為甚麼華語世界對《梅艷芳》有這樣的差異?說到底也是文化背景理解不同。正如《戰狼》這類電影,真香港人就算免費也不會睇,這十多年實在太多合拍片,終於有部揼本的香港電影,香港人生活是多麼的卑微。
80 年代文化遺產
無論上互聯網或口述歷史也知道,60 年代後期開始,國語片與國語流行曲開始佔據香港市場,直到 70 年代許冠傑的出現,粵語流行曲在文化建構上有著重要的地位。80年代,梅艷芳、張國榮是將香港流行文化推向黃金盛世的象徵性男女。以唱片銷路,譚詠麟當然與梅艷芳及張國榮並駕齊驅,可是在個人形象以及服飾方面,當時 70 後的年青人對譚詠麟根本沒有任何興趣,與「型」字沒有任何關係。以英文名來說,Alan、Paul、Sam 是上一代的名字,Anita 與 Leslie 就是潮與帥,梅艷芳與張國榮瘋魔了一個時代。70 年代中後期,粵語歌流行程度,大部份來自電視劇主題曲,已故黃霑先生的博士論文有非常詳盡的解釋,在此不作班門弄斧,當年的金曲《倚天屠龍記》、《上海灘》、《天蠶變》、《戲劇人生》等,全都是出自無線的顧家煇、黃霑,以及麗的黎小田、盧國沾這兩台經典組合。
其實在 70 年代,香港也有改編日本歌,像《猛龍特警隊》、《前程錦繡》等,都是街知巷聞的改編歌,但當年的日本改編歌,很大程度都是依靠電視劇。踏入 80 年代,粵語流行曲有著結構性的改變,歐美與日本流行曲改編,是當時香港即食文化的最佳例証。黃霑經常說顧家煇作曲兩星期,他只有半天時間填詞,改編歌引入,令粵語流行曲的產量上升,因為不同文化的引入,梅艷芳的出現打破了男性壟斷市場的局面,與男歌手平起平坐。
壞女孩四部曲
梅艷芳並不像 70 年代《家變》的洛琳,她不是為了擔家站出來的事業女性。相反,80 年代有兩星是青少年不能觸碰,分別是影星與球星,因為父母都當你發夢不切實際。要說梅艷芳,當然是《壞女孩》,這曲在 80 年代象徵叛逆與顛覆,同時是劈開香港女性枷鎖的里程碑。
《壞女孩》、《妖女》、《烈焰紅唇》、《淑女》是貫徹了梅艷芳叛逆形象,同時亦是向傳統女性主義怒吼。《壞女孩》一出,與《Monica》、《愛情陷阱》的流行程度不相上下。在之前《似水流年》的中性打扮,型得嚟有點 TB feel,《壞女孩》短髮濃妝,就是「型」,同時大家都較易 carry。《壞女孩》是當年尖東指標,為何電影尖東場景是如此重要?當年 MK 有點品流複雜,老蘭與灣仔是鬼佬嘢,尖東是青年聚腳地,A 貨梅姐一街都係。《壞女孩》歌詞將男女調情的性幻想完全刻劃,由於學識水平提高,香港成為中英文化匯集之地,無論語言與歌曲都夾集了英文,林振強將一句簡單的「Why why tell me why」串連了女孩即將偷嚐禁果的心情與層次逐剖析,道德與情慾的交織、出軌的內心交戰,亦只有梅艷芳這些從小就跑江湖的女性,才能唱出早熟的韻味,高手就是這麼的一回事!
可是,80 年代並不是這麼簡單,《壞女孩》一出,道德 L 立即做嘢。畢竟 80 年代只是中學生不應談戀愛,性幻想是罪大惡極,性行為更是天打雷劈。道德 L 手持間尺,出來道德扑扑齋是常識,港台禁播、老母老豆老師禁聽,歷史錯誤從來都是重覆,你想「完善」歌詞,最終越禁越出事。當年總督香煙廣告的口號,就是典型時代寫照,本來是「想做就去做」型到無朋友,道德 L 一句教壞細路,總督跪低,改咗「應做就去做」,即刻「娘」到無朋友,就算入場睇總督盃,大都信奉甘小文老師的名句:「讀萬卷書不如食萬寶路!」唔會食總督。《壞女孩》就是型、就是叛逆青年的抗爭,同時也是向傳統女性 stereotype 的怒吼,唯有梅艷芳才能頂住壓力,梅姐並不是浪得虛名。
串女的反擊 —《妖女》
當《壞女孩》成功爭取,衝破道德 L 底線,可以說是令 80 年代女性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女人不再是車衫煮飯。面對當年不明朗的政治環境下,香港無論成人與青少年都需要空間喘息,成年人紙醉金迷,年輕人以歌寄情,林振強再來一曲《妖女》,一句「Come on bad boy」,再度瘋魔全城。當年上堂嘈過街市,阿 Sir 一句「Come on bad boy」,罰你留堂即場收哂皮,林振強的歌詞絕對是萬能 key。《妖女》之型在於串,bad boy 出場左手帶手套冷眼一笑步到,80 年代 Michael Jackson 右手帶一隻手套型爆全球,bad boy 當然唔敢帶右手是帶左手,然後將女性的心俘擄抛棄俘擄抛棄。怎知四圍溝女的 bad boy 遇上妖女,呢次對手超強叉腰側望,斜啤撩仔的姿態,又是型到無朋友。墳場姑爺仔 bad boy,死在妖女手上,對手並未放你在眼內,這就是追串女的難度,港女 — 從來都是難攪!
嘩!有料到 —《烈焰紅唇》
1987 年,倫永亮的本地創作《烈焰紅唇》,梅姐的百變成為經典中經典。沒有倫永亮作曲、潘偉源填詞的《烈焰紅唇》,同年入選黎小田的作品《似火採戈》應會入選十大金曲,兩曲都是描寫女生的寂寞,可是《烈焰紅唇》的性感令人忘記理智放了在何,也忘記了高貴黑衣獨跳 Tango 的梅姐。劉培基那件「黃金聖衣」,將梅艷芳身上所有脂肪推向「高峯」,長腿露半胸加上一對滑溜無紋身、無針孔的手臂,將當年抹黑造謠一「嘢」對爆,之後大家嘩一聲,原來梅姐都唔少嘢!《烈焰紅唇》歌詞寫盡女性的寂寞,獨自渴望著安慰,一句刺中所有女人心,無論是女強人、剩女、甚或情婦,都深明二時後電視在明暗字幕中消逝的孤獨。一方面不甘心照自覺再次禁閉,身邊無人卻將火冷卻又一次坐低。與近藤真彥的異地情苦戀,更覺歌詞的凄美。
剎那的成熟 —《淑女》
《淑女》可以說是梅艷芳叛逆女性主義的最終章,之後一年的《夕陽之歌》,梅姐與香港走進了另一個無奈的時空。《淑女》是《妖女》的後編,表面有點收斂,一句「我係淑女,唔好掂我」然後冷笑,無限的想像。淑女就像 wet 夠收山的女仔。當年中學經歷會考與前路問題,與我們落「Canton」、「Tropical」的女性朋友,癲夠開始收心,人長大與經歷社會洗禮,面對挑逗學識 say no 有分吋或者是妥協,那迫近的臉漸次倒退倒向後邊。
80 年代很多少年情壞的歌曲,像林珊珊與陳百強的《再見 Puppy Love》寫少年情,李麗蕊的《小妹妹日記》玩班房暗戀,林志美的《偶遇》是尖東海旁最期待一幕。不過像我們讀男校的波牛與電車男,平時返學上堂搵個女人都無,最靚的校花係清潔姐姐,邊有咁多 puppy love!相反梅姐貼地好多,落街玩與波地最多壞女孩,容易打開話題,梅艷芳怎可能不會成為我們的親密愛人!
償還心債
1989 年的《夕陽之歌》,令香港人夢醒,那年的悲劇烙在腦印超過三十載,梅姐的俠骨豪情,名垂千古。夕陽散餘輝後,一息間燦爛隨雲霞漸散,伴我走過患難的初戀情人、朋友道別香港,在啟德機場心灰意淡,消失在可見未來,多麼的無奈。梅艷芳與我們長大,在僅餘零用錢下,大家都選擇買梅艷芳的卡式帶(唱盤當年非常昂貴),唯有她與張國榮,才能將同代人連成一線。成日講「完善」,元曲雜劇考咗一百年,改吓課程得唔得?悶到阿媽都唔認得,教下梅艷芳同張國榮啲歌得唔得?當今天受到《赤的衝擊》,舊日的核心價值只能作《夢幻的擁抱》,希望梅艷芳這位香港人的《親密愛人》,在天守護香港,與我們《同步過冬》,終有一天討回這筆《心債》!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