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c Gomes@unplash

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 (PNAS) 》的研究表明,即使只接觸過一次殺蟲劑,蜜蜂也可能需要幾代的時間才能恢復數量,而且由於殺蟲劑的影響是累積的,蜜蜂群族整體數量都會受影響。

有撰寫是次研究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博士生 Clara Stuligross 指,特別是在農業地區,殺蟲劑通常一年使用多次,並連續多年使用。今次的發現,展示了這對蜜蜂群族的實際影響。

為了展示殺蟲劑對環境的破壞有「遺留效應 (the carryover effect) 」,即影響幾代的生物,團隊域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實驗。他們分析了藍色果園蜂 (Osmia lignaria) 對接觸殺蟲劑的反應。該物種是野生授粉物種,像蜜蜂一樣但身體呈藍色。

團隊使用了已知對蜜蜂有劇毒的殺蟲劑吡蟲啉 (imidacloprid) ,並嘗試分別在蜜蜂出生第一年、第一年和第二年,以及只在第二年噴灑吡蟲啉。歐盟現時已禁止使用吡蟲啉所屬的類尼古丁殺蟲劑,但並無禁止生產,而且每年都大量被出口。

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國家農藥信息中心的數據,在美國有 400 多種含有吡蟲啉的農藥產品出售。

Stuligross 指,吡蟲啉是一種可存在於所有植物組織中的全身性殺蟲劑,會影響蜜蜂的神經系統。因此,吡蟲啉可以對蜜蜂行為和蜜蜂生理產生多種不同類型的影響。

與從未接觸過該化學物質的蜜蜂相比,藍色果園蜂在年幼時期接觸吡蟲啉後產出的後代比正常減少 20% ;那些在成年只接觸一次的則後代減少 30% ,而連續兩年接觸到吡蟲啉的藍色果園蜂中,影響明顯有累積,後代數量減少了 44% 。

Stuligross 指出,農藥暴露會減少蜜蜂的繁殖,而在過去的生命階段或上一代的暴露會影響成蟲在翌年的表現。

當還考慮到蜜蜂的概率和築巢率以及雌雄比例時,連續兩年的總體暴露會使單一群族的後代數量增長減少 71% 。

無參與研究的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生態學教授 Lars Chittka 補充,研究顯示即使在 2022 年禁止使用殺蟲劑,仍然會看到在 2021 年造成的不利影響。現時成熟並準備為明年的農作物授粉的蜜蜂已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

Stuligross 表示,當人類越了解殺蟲劑如何在環境中積累,並在多年內影響蜜蜂,就能更預測其應用的風險。她指出,盡可能減少對殺蟲劑的接觸是關鍵。

來源:
The Guardian, Bees may take generations to recover from one exposure to insecticides, 22 November 2021

報告:
Stuligross, C. & Williams, N.M. (2021). Past insecticide exposure reduces bee re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rate. PNAS November 30, 2021 118 (48) e2109909118. doi: 10.1073/pnas.2109909118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