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來源:Nick Kwan @ Pexels

連續兩篇政治文章都被拒登,還是無謂於此寫純政治了。不過縱寫經濟、社會等,多少還是離不開政治的。譬如一個簡單而重要但難分析的議題 — 香港經濟何去何從,便難以撇開制度、政治等因素。香港情況倒稍簡單,因觀乎過去六十年的 GDP 增長,都呈直線下跌:1964 年趨勢值 10%,1977 年 8%,1990 年 6%,2002 年 4%,2014 年 2%。學能測驗題目:幾時 0%?觀乎跌 2% 需時由 13 年縮至 12 年,下次應是 2026 年。

其實,這趨勢可畫一條正負兩個標準差的通道,一個標準差約 4.1%。今年趨勢,中值 0.9%,+2 標準差處於 +9.1%,–2 標準差處於 –7.3%,由於去年全年「僅縮」6.1%,故去年仍處這通道內;史上唯一穿通道的一次是 1998 年,破底。這個(–7.3%, +9.1%)框雖然闊,但一日未有效(持續)突破,一日本港經濟增長仍算呈直線向下的跌勢。

有無原因可使之改變?近年在港發生的一切一切,方方面面都是壞的,可謂糟透,實在找不到看好的理由。全面陸化是不會使增長「轉角升」的,因大陸的都在經年跌。那麼近年種種作孽會否使之「死快些」,由直線跌速改為轉角或曲線加快?亦未必的。香港陸化已非一朝一夕,九七起已如是,零七後起加速。若增長要加速跌,早應發生,但現仍未,即這結構因素或許未夠殺傷力,或未到時辰見效。到底還有啥結構因素?

其實是人口。若畫人口增長,即見這跟 GDP 增長同呈直線向下。在生產函數中,人力是重要一員,本港的人力對增長貢獻更達六成。少人,自然少經濟。制度之敗壞,會使人生去意,留的亦不生育,可見這制度結構因素仍在,僅透過人口呈現。

 

羅家聰 mewe.com/join/lawkachungfacebook.com/kachung.law.988lawkach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