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線】重返西鐵「斬件式」補償濕地 鷺鳥難覓 北環線擬跨越 環團籲改走線
港鐵月前公佈的北環線文件,其中錦上路站到擬設於沙埔發展區附近的凹頭站,因走線擬穿過西鐵補償濕地及魚塘而備受關注。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擔心,相關路段在發展時會「破壞再破壞」補償濕地,呼籲港鐵更改路線,以免重覆西鐵重置零碎補償濕地、輕易「補上補」等教訓,「唔好再一錯再錯,(現時)冇以前咁好,但都有啲渣拿,你再搞一搞,連漏出來的渣都冇埋。」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則擔心錦上路站的擴展工程,將影響距離僅 100 米、位於補償濕地的鷺鳥林。
部分工地有近危物種「廣瀨妹蟌」
港鐵在 6 月公佈的最新環評文件,提及北環線⾛線接近發展⻄鐵時已受影響濕地及補償濕地區,部分工地亦會落入⻄鐵補償濕地區,對濕地產⽣直接和間接影響,包括近危物種「廣瀨妹蟌」(蜻蜓的品種)在沙埔沼澤棲息地。另外,報告表示錦⽥河排⽔道亦受工程影響,減低⽩鷺、蒼鷺、鷸等⽔⿃的覓食機會。
長春社李少文:最理想係唔好搞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質疑,北環線錦上路站到凹頭站的走線,橫跨現時西鐵錦上路站的補償濕地,或再現西鐵至少 3 個「血的教訓」,呼籲港鐵改動相關走線,「你問我最理想係唔好搞......西鐵例子前車可鑑,生境已經破壞左,唔好再一錯再錯。(現時)冇以前咁好,但都有啲渣拿,你再搞一搞,連漏出來的渣都冇埋。」
教訓一:零碎補償濕地 鳥類避開不再落腳
90 年代末,當時的九廣鐵路(港鐵前身)為補償發展西鐵所影響的濕地,在錦上路站到凹頭的高架橋下等地方,劃出 12 幅用地作爲補償濕地,共佔地 11.89 公頃,其中包括佔地 2.93 公頃的「補償濕地 J」(地圖 J 位置 )。
補償濕地未見有大量鳥類停留
《立場》日前視察「補償濕地 J」,只見「濕地」被闊約 5 米的車路分成兩半,而且分別被圍欄包圍,更不時有車駛過。抬頭則見高逾 15 米的高架橋覆蓋部分「濕地」。該地雖為小型季節性濕地及植物屏障,但中間只有一小灘水。觀察近 20 分鐘期間,未見有大量鳥類停留。
李少文:斬件式的補償濕地,鷺鳥會避開
李少文指,斬件式的補償濕地對彩鷸、鷺鳥等需要較大生活空間的鳥類影響很大,尤其高架橋等大型建築物,會阻礙鳥類飛行,「依度劏開一小角,作為一隻鷺鳥你會唔會專登落來覓食呢?會避開嘛!唔只係少了劏開的地方,好多時動物需要大範圍活動。九鐵當時就話,方案對生態影響很細,真正影響的就是橋壆落腳的地方,事實就證明唔係。依個就係活生生的見證,(做法)係唔得嘅。」
港鐵無提零碎濕地有鳥類 僅指「植物管理」維持生物多樣性
就港鐵管理的「補償濕地 J」,環保署表示根據港鐵在今年第二季度遞交的報告,J位置錄得 19 種雀鳥、18 種蜻蜓、13 種蝴蝶、7 種兩棲類及 3 種爬行類。不過,港鐵回覆時則未有提及該處有雀鳥,僅指濕地是「以沼澤環境為主,主要是兩棲類動物、昆蟲及爬蟲類動物的棲息地」,並透過「植物管理」維持生物多樣性。
教訓二:隨意放棄補償濕地 政府部門並未回應
近錦上路站的沿錦田河兩側位置,原來有兩塊長條狀、屬西鐵工程的補償濕地(地圖 G 及 H位置),不過政府在 2018 年因發展錦田南交通,再將鄰近錦慶圍的一幅 0.7 公頃土地(地圖 M位置)作爲「再補償」選址。
雖然「再補償」選址較鄰近魚塘,提供一個較連貫的生態環境,不過,李少文强調,這種隨意放棄補償濕地的情況並不正確,「H、G 本身生態價值低,搵 M 係會好啲,但原則上點可以隨意放棄補償濕地?衰啲講句將濕地割裂,由 Day 1 開始已經唔係正確做法。」
《立場》向發展局等部門查詢,惟各部門在回覆時並未回應。
教訓三:照辦煮碗重置無視生態連貫性 土拓署:與現有
「再補償」選址(圖中M)附近至少有 5 個魚塘,惟在重置時卻無視生態連貫性,只配合「同類補償」的原則,即模仿 G 及 H、以植物爲主的生態,重置爲種滿草及灌木的小型季節性濕地。李少文指,在未發展西鐵前,M 地為魚塘及濕地,西鐵工程期間則變爲工地,工程後被廢棄,再成為「再補償」選址時則為以植物爲主的生境,「其實可以根據附近的環境做魚塘,但佢冇咁做,反而根據 Like for like 原則 Copy 返來,將路邊樹模式搬去這裡,唔係盡善盡美搬回來。」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時,僅稱「再補償」的 M 選址原為
彩鷸熱點不再 發展北環或再逼走鷺鳥
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補充,在 90 年代,錦田一帶最多有逾 40 隻、被視為「本地關注品種」的彩鷸,但近年已幾乎記錄不到,錦田亦由著名的觀鳥熱點,變爲「大家知已經係冇雀睇」的地方。她指,除擔心北環線重複西鐵的教訓外,更擔心錦上路站的擴展工程,將影響距離僅 100 米、位於補償濕地,為 60 對鷺鳥的覓食及棲息地。她補充,鷺鳥對人爲干擾非常敏感,「工程一般在 2 公里以內已經要留意.......就咁睇佢最慳皮嘅方法,就係跟返而家西鐵個走線,再加闊」。
區内外補償均有限制 建議改動走線
現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將收回后海灣一帶約 2000 公頃濕地,以建立三個分別位於蠔殼圍、三寶樹和南生圍的濕地保育公園。李少文擔心公園會成爲北環線區外補償濕地的選項,濕地面積變相減少,違背「不會有濕地淨減少(no-net-loss in wetland)」的原則。反之,即使在發展範圍附近重置濕地,即「區内補償」,亦會受零碎式濕地所限,未能發揮原來的作用,「off site 擔心補不到 Area ,Onsite 補不到 Function…… 最好就想辦法改動走線,如果真係動,要想方案補償Area同Function,達到 No net loss(無淨減少)。」
就北環線走線,港鐵回覆時指現正就項目進行詳細的規劃,會適時就走線等作進一步諮詢,並與不同的持分者溝通。
原定設 5 站 施政報告提及再向東及北延展
造價預算達 620 億元的北環線預料 2034 年竣工。北環線原定全長約為 10.7 公里,總站為錦上路站及古洞站,沿路設凹頭、牛潭尾及新田三個中途站,除建議古洞站為地下車站外,其餘 4 個站則未有定案,而車站工程則包括工地平整、明挖回填等。不過,特首林鄭則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預告,會將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同時亦會向東伸延,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