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妳是妳》— 一場有毒的模擬
【文:M】
電影完結,字幕升起,我和女友近乎奪門而出,恨不得馬上逃離影院。「我後悔了,」女友說,「我不應該說要看這齣的。」誰也想不到,一對女同志為了捧場,去看楊潮凱的《喜歡妳是妳》,居然會忍不住落荒而逃。這齣戲到底做錯了什麼?
《喜》是一齣校園愛情電影,以千禧年代為背景,講述兩位女校生李詠藍(談善言飾)、李芯悅(楊偲泳飾)的禁忌之戀。本來看到直男導演和三名大叔監製的名字,心中已打了個「呢套戲應該都係直男對女女情慾 FF」的底子。電影前半段尚可叫人接受。儘管過度粉嫩的漏鏡、戀愛大過天的相戀情節、甜到令人生膩的戀人絮語,都像極了 TVB 的四葉草系列,尤如將 2000 年的電視劇放在 2021 年的大銀幕,但電影在節奏控制、鏡頭語言上處理尚算嫻熟,功過大致相抵。中學生戀愛離不開這種「迷失在這場愛情遊戲」的狹窄想像,或許也能為前半段的劇情安排開脫。
可是到了後半段,導演不再節制,開始放飛自我。突然彈出嚟的走佬阿媽細佬妹,不明所以的單身到三十歲承諾,配上生硬造作對白,尷尬指數飆升直逼關家姐,老套程度令人咋舌。到了談善言問楊偲泳「即係你愛唔愛我」時,我已經忍不住掩眼,實在唔忍心睇落去。
如果只是拍得尷尬,極其量只是一套不好看的電影,但導演在電影中直認不諱的異性戀霸權價值觀,卻足以令《喜》成為一套有問題的電影。這點在 Cecilia Wong 投稿《立場》的影評中已有清晰䦴述,在此不贅。導演說結尾李芯悅選擇和男人結婚是因為「現實係咁」,聽了這段話,再回想電影中無數和現實脫節的情節,只是令人啞然失笑。
儘管電影早段對兩位女主角的情愫描繪確實細緻,表現出初戀的甜蜜青澀,但後段對女女關係的敘事流於俗套中「閃瞬即逝,只可永留心底」這種煙花式悲劇,兜了大半個圈還是屈服於「女女關係只是玩玩下無將來」的有毒定調。而電影不但對女同志的想像淺薄,對女校生活、大學經歷的描述同樣由刻板印象堆砌而成:女校老師就是萬人迷阿 Sir 加保守 Sister; 大學生活就只是 dem beat 加宿舍內衣賊,電影系面試和課堂淪為主角發表濫情話的場所。整套電影都是對女同關係和社會生活的拙劣模仿。
導演拋出了不少社會對女同志的成見,卻不作任何深刻反思,反而選擇進一步加深女女「唔會 work,都係做返朋友」的偏見敘事,並包上父愛、浪漫氛圍等種種糖衣,送到性別意識本已不足的大眾面前,難以想像有多少人對這套敘事照單全收,甚至將這套看待女同志的目光帶回生活。到了電影尾段,林二汶唱出「My Dear, My Best Friend」的主題曲歌詞,出字幕時又加插了幾段女同志訪問,性/別小眾之口不斷被借來重申這個否定女女情慾的「中心思想」,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不是女同志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台灣女作家的日文小說《獨舞》也充斥老套如八點檔的劇情安排(當中用到的獨舞意象,以及主角和中學女友相約考進同一所大學的套路,出奇地和《喜》如出一轍)。同理,男導演也能拍出好看的女同志電影,《卡露的情人》、《下女的誘惑》都是例子,不單描繪了女女戀人的唯美愛情,亦有意識地反思女女情慾面對父權壓迫的無比韌性。女女情慾可以淒美,但絕非只有淒美。保守風氣即使屬實,亦不代表導演要火上加油。期望香港能有一齣看完不令人尷尬,又不令人拳頭變硬的女同志電影。
(相信不少女同志為了談善言買飛入場,但她演中學生似乎演得幼稚過頭,反而楊偲泳將李芯悅看似不理世俗眼光,實為家庭憂心忡忡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支撐我看完整套電影。)
作者自我簡介:僅是一名跨性別女同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