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韓國社會發展 探索港韓電影緣份 — 「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

【文:宣柏健】
今時今日韓劇及電影攻陷全球,單看Halloween 人人爭相扮《魷魚遊戲》角色造型,便能充分感受韓國流行文化當今的影響力。追本溯源,若要談韓國電影,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每年十月舉行的釜山國際電影節。電影節今年踏入第二十五個年頭,雖然在亞洲區內未必是最歷史悠久的影展,但已火速冒起成為區內最重要的影展之一。疫情下無法到釜山影展觀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節目,正好讓影迷一次過重溫多年來釜山影展上映過的精彩作品,了解當今香港和韓國導演與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緣分。
許多韓國當今知名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都曾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映,讓他們的名字得以被韓國以至國際影壇認識,可見影展已成孕育新進業界人才的搖籃。電影《屍殺列車》在2016年底上映,迅即在全球各地掀起熱潮,導演延尚昊成功結合西片常見的喪屍題材及亞洲人的家庭和社會價值觀,自成一家,其後更掀起了韓國影視界的喪屍熱,情況猶如香港九十年代的賭片風潮。這次「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節目選映了延尚昊的首部動畫長片《一輩子豬玀》,故事描述被退稿的代筆作家收到中學同學電話,重聚後憶起以往校園欺凌的可怕回憶。課室是社會的縮影,要從生存食物鏈中突圍,殘酷程度儼如另一場《魷魚遊戲》。

《一輩子豬玀》借學校寄寓社會,而另一部在這節目中上映的《快樂第四名》,片名更是充滿反諷意味,狠批韓國社會只重競爭,為成為第一而不惜一切的扭曲價值。《快樂第四名》中的少年在游泳比賽中總是得第四,被虎媽不斷鞭策,側寫青少年如何被大人世界的價值觀粗暴踐踏,長大後重踏大人的舊路,無間輪迴。同樣刻劃少年心事的,還有李海準及李海暎合導的《少年壯士麥當娜》。柳德煥飾演的少年東久為籌錢進行變性手術,誤打誤撞之下加入了韓國傳統摔跤隊,在過程中學會接受自己及建立自信。當變性遇上摔跤,側寫的正是南轅北轍的性別建構和矛盾。李在容執導的《神女觀音》找來綜藝節目《尹食堂》、《尹Stay》資深女演員尹汝貞,寫出老人在韓國的悲歌。看完這次節目中選映的韓國電影,感覺就如讀完一部近十多年來的韓國社會發展史。

韓國電影固然是今次節目的重點,但正因這次節目希望凸顯港韓文化交流的元素,因此也精選了幾部曾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映的香港電影,包括韋家輝編劇及執導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清新小品《安娜瑪德蓮娜》及《戀之風景》、陳果與港韓演員跨地域合作的《人民公廁》,以及杜琪峯執導的《毒戰》等。這些港產經典全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及集體情緒,呼應時代。當中《一個字頭的誕生》拍於回歸前夕,拍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凸顯選擇與命運如何互相影響,散發黑色幽默。《安娜瑪德蓮娜》由資深美術指導奚仲文首次執導,金城武飾演的鋼琴調音師與郭富城飾演的情場浪子遇上陳慧琳飾演的新鄰居,呈現的是現在港產片中已難得一見的中產情懷和品味。杜琪峯執導的《毒戰》將場景帶到內地,古天樂飾演的毒販與孫紅雷飾演的刑警鬥智鬥力,凸顯宿命的無奈。電影其後更被改編成韓國電影《毒戰寒流》,由《少年壯士麥當娜》其中一位導演李海暎執導,曾與朴贊郁合作無間的編劇丁瑞慶撰寫劇本,打造出比港版更辛辣暗黑的故事。丁瑞慶更將在明年一月中擔任電影劇本工作坊導師,為參加者提交的劇本大綱提供意見。《毒戰》的改編,以及同樣在節目中放映,由韓國導演鄭昌和執導的華語片《天下第一拳》,均是港韓電影交流的最佳例證,讓觀眾細味當中的文化差異和交流,增添觀影趣味。
作者簡介: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哲學碩士,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年,撰寫電影文章及影評,也為韓國演員、歌手及導演擔任翻譯,並擔任 ifva 比賽評審及亞洲電影大獎提名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