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面臨西方多國「外交杯葛」 對中國有何影響?
隨著國際社會關注中國打壓新疆、香港人權的問題,各國正考慮外交杯葛,拒絕派官員出席明年 2 月舉行的北京冬奧。立陶宛體育部長日前率先表明,官員將拒絕出席北京冬奧;美國總統拜登上周表示,美國正考慮杯葛北京冬奧,其後五眼聯盟成員的英、澳、加等亦相繼傳出考慮杯葛的消息。
《德國之聲》報導提到,假若外交杯葛成功,冬奧將必然受到打擊,而中方將無法實現真正希望從奧運會獲得的「積極的展示」(positive presentation)以及強而有力的支持。
月前。世界各地多個團體指控中國人權問題嚴重,早已高聲呼籲國際社會予以杯葛北京冬奧,並發起多次示威活動。
立陶宛表明官員無計劃出席
近來與中國關係惡化的立陶宛,當地媒體《15min》周四報道,體育部長率先表態拒絕出席北京冬奧,並透露其餘官員亦無計劃出席;但立陶宛奧委會日前曾稱,不支持抵制北京冬奧,認為運動員職業生涯短暫,出於政治原因要求他們放棄比賽機會不公。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表示,美國正考慮就中國侵犯人權的問題,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不會派遣政府代表團出席。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今周報道指,英國正與「五眼聯盟」成員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積極討論」,是否外交杯葛北京冬奧。儘管英國政府指現時未有決定,但樞密院議長李思銘(Jacob Rees-Mogg)周四公開表示,「是否讓運動員出席(冬奧),由英國奧委會自由決定。至於政府官員,他們是否想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可以說 . . . 沒有訂機票。」
至於澳洲,當地媒體《悉尼先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本月 25 日報飃,澳洲政府正考慮不派政府官員出席,並正等待美國的決定,然後再決定是否進行外交抵制。
距離北京冬奧尚餘三個月左右,中國網球名將彭帥 11 月在微博指控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對她性侵,其後彭帥下落成疑,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亦令北京冬奧杯葛事件升溫。
逾 60 國曾杯莫斯科奧運 抗議俄佔阿富汗
外交杯葛,即國家拒絕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但不影響運動員參賽。
出於政治原因,外交杯葛奧運,其實並非鮮見。早於 1956 年的澳洲夏季奧運會,西班牙、荷蘭和瑞士沒有參加,以抗議華沙公約軍隊入侵匈牙利。另一次矚目的外交杯葛,則發生在1979 年底俄羅斯佔領阿富汗後,多逾 60 個國家抵制翌年在莫斯科的奧運會,以表達不滿及反對俄國的侵佔行為。
根據《德國之聲》昨日分析國際抵制北京冬奧的報道,科隆體育大學的體育政策專家 Jürgen Mittag 表示,未來數月將看到非政府組織更密集發表意見,從而增加各國政府的壓力,他預計杯葛討論將於明年 1 月中旬達到頂峰,屆時「將能夠看到國際間是否會有一致行動,即是會否有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均缺席北京冬奧。」他提到,參與的政府越多,外交抵制就越有成效,尤其是當應付俄羅斯或中國等強國。
外交杯葛對中國有何影響?
假若外交杯葛成功,Mittag 認為冬奧將必然受到打擊,「中方將無法實現它真正希望從這些奧運會中獲得的東西,『積極的展示』(positive presentation),以及國家獲得強而有力的支持。」
報導亦進一步分析體育與政治的關係,Mittag 形容兩者「目前正在重新設置、談判。(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politics is currently being reset, renegotiated.)」。歐洲議會早於 7 月初已呼籲歐盟各國政府拒派代表參加北京冬奧,除非中國政府證明香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的人權狀況得到可證實的改善;他指,歐盟已將體育外交列為「優先事項」,並打算發展為「具針對性的工具」(targeted instrument)。
美國猶他州聯邦參議員 猶他州聯邦參議員 今年 3 月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表明主張經濟和外交抵制北京奧運會,並提到「在獨裁的國家,奧運會更多時是用作政治宣傳。 (In authoritarian states, the Olympics has more often been a tool of propaganda than a lever of reform.)」
《華盛頓郵報》11 月一篇評論文章引述維吾爾人權計劃董事會主席 Nury Turkel 所指,國際社會沒有吸取 2008 年的教訓,當時中國共產黨利用奧運來提升其合法性,分散世界對其被批評行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