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醫療醫生協會(PDA)前會長馬仲儀移居英國的消息本月中傳出時,她已經開始英國醫院的工作,任職老人科醫生。

訪問當天,馬仲儀剛完成半天的工作,從醫院下班,便匆匆趕來與記者見面。馬仲儀說,醫生工作是她生活一部份,若不能在英國繼續行醫,她是不會移英的。

「離開香港,除了是想離開這個社會,最重要是我想在工作上有另一個方向,因為我覺得醫生的工作是我生活一部份,如果你話我要離開香港,但可能會失去(醫生工作),我不會走。」

來到英國,不再擔任公職工作,但不變的,仍然是醫生身分。

*  *  *

馬仲儀今年 6 月卸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一職。卸任前,她依然敢言,仍就疫苗政策等議題發聲;政府早前推修例,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建議豁免執業試,馬仲儀曾表明反對,批評政府有政治任務,摧毀考試制度,而立法會仍於上月通過修例。

其實,馬仲儀早已開始考慮離開香港。

「2021 年第二季、年中,開始對於自己在香港繼續行落去的心,有所動搖。」

政府的防疫處理手法,令馬仲儀萌生離港念頭。「疫情中,我看到我們的社會公共行政方向,我覺得不是正常,一直走向死胡同」。

馬仲儀說,她從不用「安心出行」,「除了有網絡安全、個人私隱的隱憂,我會想,為何要參與這個荒謬的政策?」

「我覺得很可悲,當一條法例、一項政策對大家沒好處,很多巿民便不贊成,卻又不可以用正常途徑阻止,而是要用盡自己腦汁去迴避。」

馬仲儀於「吸吸可危」集會發言

但真正令馬仲儀窒息的, 是看著公民團體逐個解散。

在中港官員、黨媒口誅筆伐下,香港的公民團體迎來大規模的解散潮、停運潮。由 2021 年 1 月至 9 月,已有至少 49 個民間組織宣布解散,當中包括教協、職工盟、民陣等等。

「公民社會沒有了,我覺得香港社會應會陷入倒退。過往你可以話是民主自由的倒退,但現在非常肯定是整個公共行政和公民社會都會倒退,即使我不講政治,這個社會的行政、公義參與都是倒退。」

卸任協會會長前,馬仲儀步步為營,每做一步都擔心會否引致協會解散;卸任後,窒息感覺依然強烈。「離任後我沒公職,少了接受媒體訪問,但原來只是做一個市民,窒息感覺都這樣大。在我來說,做一個巿民都覺得很痛苦、很窒息。」

「公民社會解散是(今年)下半年。見到他們解散,令我『十五十六』離開的心情變得決斷,便做決定。」

馬仲儀原為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醫生。今年夏季,她開始透過求職公司尋找英國的工作,一個月內就獲英國一間醫院聘用。她隨即處理申請簽證等事宜,待一切準備就緒,就於 7 月向聯合醫院辭職,9 月底正式離任。

很多內疚 很多忐忑

「7 月底辭職至 10 月底走(離港)這 3 個月,我心情都不太好,因為有很多內疚,很多忐忑。」

「有些病人,我都沒認真道別。」提到病人,馬仲儀不禁哽咽落淚。

馬仲儀在香港的醫院跟進不少腦退化病人個案,與一些病人家屬成為「半個朋友」,但作為公立醫院醫生,她不便在診症時透露離職消息,亦不希望影響病人和家屬的心情。「好像很沒禮貌,如果你與一個陌生人建立了幾年感情,搬走時你也會與樓下保安說你搬啦!但我沒好好跟一些病人或家屬講一聲(再見),但對不起,如果覆診時講這些,又可能會影響服務和他們的心情。」

「去到 2021 年第二季、年中,開始對自己在香港繼續行落去的心有所動搖,每當病人問:『馬醫生你會不會走?』我只能答: 『暫時未有打算。』」馬仲儀還記掛著香港的病人,邊說邊拭去眼淚,「但我心裡很不舒服」 。

「其實醫管局的病人真的很卑微,卑微到很怕他們覺得好的醫生會離開醫管局,會離開香港,會離開他們!」

資料圖片: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右)

憂宣誓後會被秋後算帳

馬仲儀表示,她不再跟進病人個案,對服務或多或少有影響,但醫院同儕對她的離職十分包容,「有朋友、同事知道我要走,就話『唉!我一早都覺得你要走,好彩你肯走』。我覺得有點戚戚然,想不到我令大家這樣擔心」。

港府 1 月要求公務員宣誓效忠特區,並研究將宣誓要求擴至公營機構,意味著公立醫院亦會受影響。馬仲儀去年曾表明不接受醫護人員再作宣誓,稱醫護人員眼中最重要的應是病人,而非其他。馬仲儀強調,她原則上反對宣誓,亦擔心宣誓後或遭秋後算帳,「我眼中這事(宣誓)很不合理。我的工作不是政治任務,為何我要為了它去宣誓?」。考慮到宣誓問題,同時她又已在英國找到工作,就決意離開香港。

事業新開始

在香港,馬仲儀是位資深的醫生。她 2003 年從中大醫學院畢業後,曾在公立醫院工作,又曾投入私營市場開設診所。2010 年她重投公院,並於 2015 年加入聯合醫院。

馬仲儀形容自己在香港對醫生工作「熟能生巧」,「以前,病人入來講三句給我聽,我都大概知道是什麼病」。來到新地方,英國對病人的態度、針對長者的社會服務和語言與香港截然不同,「醫療方面,(英國)很注重病人感受,這是最大的分別。在香港,我們很注重要做的工作做了沒有,我覺得不是太注重病人感受 」。 面對新挑戰,馬仲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現在少了公務,她可更專注醫生工作,是事業的新開始。

勇敢?懦弱?

去年 12 月,馬仲儀當選醫委會委員,任期原定 2024 年為止,但她因為要離港,已在 10 月辭去委員職務。

當選醫委會委員後,馬仲儀曾於專訪中表示,自己「因懦弱而勇敢」,有話還是要直說。如今,馬仲儀卻沒有完成任期。「當日業界同事投我一票,我未能完成整個任期,是有內疚,這是事實。大家都有說,我大可不跟別人說我來了這邊,繼續保持秘密。為何要公布?我覺得某程度上是一個交代,既然我安全過了這邊,都要交代我真的過來了」。

那她認為自己離港的決定,是「勇敢」還是「懦弱」?

「兩樣都有,我覺得有點勇敢,因為有些事我想說『不』,我才要離開。來這邊要重新生活,尤其是事業上要面對衝擊,也算是有點勇敢。懦弱嗎?都懦弱,最堅強當然是留在香港反抗,但我做不到。」

馬仲儀說,她雖已移居英國,但沒跟香港割裂,仍然關心香港的新聞,「現在講的是『世界公民』,我是一個香港人,在英國生活的香港人,我有聯繫在香港,其實大家都是如此啊!加上現在有互聯網,根本上很多事都不用跟香港割裂。」

仍考慮回香港嗎?

「會!為何不回去見我的家人?我從沒想過不回去,我有香港身分證、香港護照,進出香港是我的權利。」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

文/ 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