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 Volodymyr Zelensky (Aaron Chown/Pool Photo via AP)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 · 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昨日(27 日)指,該國情報機構取得錄音,顯示有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正策劃下周發動政變。克里姆林宮否認參與。

事件反映雙方關係持續升温。俄羅斯軍隊現正集結於烏克蘭邊境,國際社會擔心俄軍可能侵略烏克蘭,北約將於下周二討論如何應對。

克里姆林宮否認參與其中

澤連斯基昨日出席當地一個記者會時提及事件。他指,烏克蘭不僅面臨俄羅斯和事態升級的挑戰,「還有巨大的內部挑戰」。他續指,該國情報機構取得錄音,顯示有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正討論政變,並計劃於下周 12 月 1 日至 2 日期間發動。他又聲稱,討論提及該國首富里納特 · 阿克梅托夫(Rinat Akhmetov),探討尋求他的協助。他強調不相信阿克梅托夫有份參與策動政變,認為錄音是針對後者的陷阱,指後者被捲入事件。

阿克梅托夫回應指自己立場清晰且一直無變,形容總統澤連斯基的說法是「絕對謊言」。他表示,不論後者動機為何,他對「謊言」流傳都感到憤怒。他說:「身為烏克蘭公民,以至這個國家最大的投資者、納税人和僱主,我會繼續捍衛自由的烏克蘭,包括自由經濟、民主和言論自由」。他又承諾,會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預防威權主義和審查。

有記者向澤連斯基問及是否俄羅斯在策動政變,他拒絕回應。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 · 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否認俄羅斯有參與其中。佩斯科夫表示,「我們從不做這樣的事」。

普京疑欲攻打烏克蘭 北約成員國外長下周討論

今次事件反映烏俄兩個緊張關係升温。俄羅斯大軍近年重返烏克蘭邊境,當中包括第 1 近衛坦克集團軍。早前亦傳出烏克蘭軍方情報分析指,俄軍將於明年 1、2 月採取行動攻打烏克蘭。

俄羅斯傘兵部隊。 (AP Photo/Alexander Zemlianichenko, File)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看守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近兩周已先後就局勢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英國國防大臣華禮仕(Ben Wallace)亦於本周二與澤連斯基會面,以示對烏克蘭的支持。北約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將於下周二見面,討論如何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施加的軍事壓力。

美國國務院歐洲和歐亞事務助理國務卿 Karen Donfried 前日警告,美國對俄羅斯軍隊於烏克蘭規模「龐大且不正常」的動向深感憂慮。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早前亦對歐盟指,俄羅斯或正籌劃侵略烏克蘭。Donfried 透露,美國會與盟友協商共同行動。美國官員則指,潛在的措施選項將包括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支持、加強外交力度冷卻事件等。國際社會擔心,儘管俄羅斯否認進軍烏克蘭,普京意圖依然未知。

澤連斯基說,「烏克蘭全面掌控邊境,已準備好應對事態升級」。

烏克蘭本身並非北約成員國。惟因地理位置毗鄰俄羅斯,且與北約聯繫密切,地緣政治格局下,一向備受關注。北約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 1949 年由英國、美國、法國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成立,原旨在與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至今有 30 個成員國。

《公約》第 5 條規定,一旦某成員國遭受攻擊,其他成員國將即時反應自動參戰。烏克蘭近年尋求加入北約,觸動俄羅斯神經。俄羅斯表明強烈反對,形容這是北約向東「擴張」。總統普京上周四警告,西方太輕看俄羅斯的「紅線」。今年 9 月,他便指若北約在烏克蘭興建軍事設施,是越過紅線並會採取行動。

評論指開戰可能性不高

美國本月初突然派出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n Burns)率團訪問俄羅斯,與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尼古拉 · 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會談。《經濟學人》指,中情局負責人出馬事必有充分理由,但普京在未試出拜登政府對烏克蘭問題的決心有多大之前,亦絕不讓步,推測緊張局面將長期持續。

雖說開戰之風吹得甚響,俄軍也較以往低調,但也未至於秘密進行。商業衛星清楚拍下軍隊的活動,沒有任何偽裝或隱藏,如果是計劃短期內進攻,理論上應有其他警告信號,例如部署更多防空系統,以及啟動後備部隊。

Twitter 上流傳烏克蘭軍事情報發放的俄方侵略分析圖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分析認為,俄羅斯若是此時出手,屬極不明智,因為今時今日的烏克蘭軍隊已經是經驗豐富、大幅度現代化的部隊,俄軍要長驅直進幾乎不可能,任何延長的戰事都要付上極昂貴代價,且有可能牽涉其他國家,甚至觸發核武危機。即使俄方成功佔領烏克蘭 — 一個在歐洲僅次俄羅斯,第二大面積的國家 — 俄軍又如何善後?長期佔領的代價大且相當危險,失敗率奇高,單看美軍在伊朗和阿富汗就該學乖。

分析認為,俄羅斯促成近期的危機,旨在製造混亂和威懾力,而非真正進攻。當然,俄羅斯可能認為,攻烏乃有利可圖,例如轉移國內不滿情緒,鼓動國族主義等,惟目前看來,似仍未有需要行此一著。分析指,這次大規模集結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恐嚇烏克蘭,決心令澤連斯基政權倒台或臣服於俄,另一方面也同時就白羅斯問題炮製移民危機,為歐洲添煩添亂。評論指,在持續與西方社會「適度」對抗下,俄羅斯政權合法性就更有保障。

2014 年親歐盟浪潮 分崩離析的國土

烏克蘭不滿俄羅斯自 2014 年起在烏克蘭東部支持分離主義者。俄羅斯則認為,烏克蘭會嘗試武力重奪遭分離主義者控制的地區。俄羅斯又指控烏克蘭,在多年的衝突裏,對兩個分離的東部地區作「挑釁」。

除歷史因素,這一切都與 2013 年至 2014 年的烏克蘭親歐盟浪潮有關,即紀錄片《凜冬烈火:烏克蘭為自由而戰》所詳細紀錄的示威活動。烏克蘭時任總統維克多 · 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中止與歐盟簽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招致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久久不退。任內與俄關係良好的他,其後暴力鎮壓示威,致傷亡慘重,遭烏克蘭國會罷黜後逃到俄羅斯。傳統上較親俄的烏克蘭東、南部居民不滿相關決定,上街抗議,又批評新政權不合法。

Netflix紀錄片《凜冬烈火》(Winter on Fire)

俄羅斯其後派出軍隊,到烏克蘭南部境內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佔領當地重要建築和軍事基地,並任命新總理。俄羅斯又在當地舉行一場不獲國際承認的公投,稱克里米亞將聯合毗鄰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市脱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據烏克蘭法律,任何國境界線的改變必須經全國公投。

事件觸發烏克蘭東部多地的親俄勢力效仿,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兩地舉行同樣不獲國際承認的公投,並通過獨立,惟俄羅斯未有正面承認兩州獨立,未有正面回應其入俄要求。烏克蘭軍隊在公投前後與當地親俄武裝爆發衝突,雙方交火和爭持激烈,使用重型武器,亦即頓巴斯戰爭(War in Donbas)。此次戰爭造成成千上萬計人死亡,儘管雙方於 2014 年和 2015 年前後簽訂兩次停火協議,其後仍出現大型戰事,至今仍有零星交火。

參考資料:路透社路透社路透社路透社彭博華爾街日報衛報英國廣播公司烏克蘭國家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