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票/投白票,只會益了建制派
雖然寫這篇文,注定是藍、黃兩邊也不討好,但是看到近日部分建制時評,煞有介事地探討今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的高低,然後聽到立場傾向黃營的友人,認為北京或建制很擔心今次的投票率偏低,變相證明之前那些已走路海外的前區佬,鼓吹人們不去投票,其招數已經發揮效用,便真的覺得如骾在喉,不吐不快。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到,有時建制時評煞有介事地說一件事,未必代表他們真的想或不想某件事發生,例如在選舉提名期前,便有建制時評煞有介事地力勸民主黨參選,難道又代表他們真的想民主黨參選嗎?如果你有這種想法,認為他們這樣做,目的是要民主黨在議會內充當「政治花瓶」,便只能說你太傻太天真,患有政治幼稚病。
須知道,世上有一種東西叫「死亡之吻」,建制跟非建制作為一種對立統一關係,他們越是煞有介事地勸民主黨參選,對方假如參選的話,「投共」的味道便越濃,流失原有選票支持的機會便越大。換言之,由勸民主黨參選,到嚇對方杯葛參選可能觸犯國安法,目的都是侷對方不參選之餘,不敢公開擺出杯葛的態度。
投票率的問題,也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項,否則又搞什麼選舉改制呢?即使要搞選舉改制,整一個資審會,便足以守尾門啦?為何又要重設選委會議席?即使要加選委會議席,所佔比例為何要 432 而是 333?即使要選委會議席佔多,為何直選議席要改為雙議席單票制?即使要改為雙議席單票制,為何還要候選人拿選委提名?即使要拿選委提名,為何還要每個界別都要拿至少兩個提名?
換言之,「選舉安全」才是真正的首要考慮,而對建制派而言,最重要的則是贏得議席。他們本來就應該估計得到,選制改成這樣,不但會降低黃營選民的投票意慾,亦會因為建制派獲勝率大增,令藍營選民投票意欲降低。建制派敢在部分選區派四、五個候選人爭兩席,正是代表了他們早知黃營選民的投票率極低,即使有自稱「非建制派」的候選人出選,也難以贏得議席,所以才會作出如此安排。
反之,如果真的在意投票率,即使他們也在意「選舉安全」,選制也不必要這樣改,而是會降低非建制派的「入閘」難度,使選情看起來比現在緊張。有些所謂的政治學者,總是喜歡說投票率的高低,將會影響所謂的「認受性」,但是牛頭角順嫂都能看到,所謂「認受性」是一個任人吹波波的抽象概念,而對於管治者的角度而言,不能掌權的話,「認受性」的高低,其實跟自己丁點關係都沒有。
說到這裡我們便能看到,現在那些建制時評,煞有介事地談論投票率的問題,只是源於他們已能預見的投票率低,所以要想一些「合理」的解釋。至於在逃區佬叫大家不要投票,除了可為自己刷一下存在感之外,從客觀效果上而言,只能增加了建制派在各地方選區穩奪兩席的勝算。由是觀之,不論不投票還是投白票,對於非建制派本身,還是對於仍在香港的選民來說,都沒有丁點的政治現實上的益處。
既然如此,黃營選民何解還要為了一己的自我感覺良好,而要把所有議席白白送給建制派呢?是故,看着黃絲友人們為投票率低而興奮時,還真的讓人摸不着頭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