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徹底清理及棄置損毀反應堆的「廢爐工程」,預計需時長達40年。

【文:葉子;圖:NHK】

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巨大海嘯,近1.6萬人罹難;福島第一核電廠更發生嚴重核事故,一至三號反應堆發生爐心熔毁,周邊地區從此變得生人勿近。災後10年,核電廠洩漏輻射危機仍未解除,計劃徹底清理及棄置損毀反應堆的「廢爐工程」,遇上不少阻滯,令人擔心原本預計需時達40年的清理工程,將要再度押後。

東日本大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嚴重核事故,從三個受破壞的反應堆中取出的微粒樣本顯示,三個反應堆內的放射性物質成份相差甚大,處理方法有待研究。
草擬廢爐路線圖的山名元承認工程有延誤,但認為應建基過去10年的調查及研究結果逐步進行。

在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宣佈的工程中長期路線圖中,頭10年的目標是要在已使用燃料儲存池中,取出所有核燃料組件;及研究如何在安全殼內取走燃料殘渣,同時會協助核電廠周邊地區居民搬回原居地。不過,儲存池周邊的強烈幅射,令工程出現嚴重延誤,取出核燃料組件的工序推遲至2031年才能完成。另外,工程人員估計燃料殘渣多達880公噸,將會持續數以萬年計釋放強烈輻射;過去10年團隊先後8次以遙控設備勘察,但至今仍未掌握到全面狀況。

由於反應堆周邊輻射量太高,部分工程要倚靠攝影機遙距操作。

2019年,他們首次成功以機械臂接觸燃料殘渣,但仍然無法從反應堆中取出。只能從曾進入反應堆的設備表面收集一些微粒,經研究後發現這些微粒的成分極其複雜,正待開發新設備及作全新部署。東京電力及日本政府亦宣佈,取出燃料殘渣的目標至少推遲一年;雖然雙方堅稱廢爐工程的完工目標,仍然維持在40年內,但原來預計耗資近180億美元的工程,估計最終造價會超資3倍甚至更高。另外,日本原子力學會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取出所有燃料殘渣後,核電廠的土地要在100至300年後才可安全使用。

政府計劃將核廢水稀釋後排出大海,漁民小野春雄表示強烈反對。
環境政策專家發起交流會,邀請福島居民就妥善處理核廢料發表意見。

當「廢爐工程」如火如荼之際,當地部分已完成土地除污工作的地區,已分階段取消疏散指令。距離事故現場僅6公里的大熊町,是其中之一,大熊町町長吉田淳表示,原本預期疏散令解除後,會有1,000名原居民來居住,至今只有300多人遷回舊地。政府的居民調查顯示,近60%人表示擔心「廢爐工程」以及核電廠的安全,不會考慮重返大熊町。另外,吉田淳指預計參與工程的公司,都會在大熊町開設辦公室,有多達2,000名工程人員在當地居住;但最終事與願違,只有東京電力3家子公司進駐大熊町,而由於土地除污及設施興建等工程減少,工人數目自2015年開始一直下滑。

有重返大熊町生活的原居民指,家人擔心核輻射而不敢回來居住。

雖然不少人擔心安全不願回歸,但有對家鄉充滿感情的原居民,決定身體力行重建社區。在大熊町土生土長的吉田學,於核事故發生後3年已重回福島開設建築公司 ; 去年更與當地企業家及地方官員成立小組,討論如何吸引年青人重返大熊町,以及如何協助區內發展。另外,有環境政策專家亦發起交流會,邀請居民及年青人就妥善處理核廢料發表意見,始終長達數十年的「廢爐工程」是艱巨任務,以及重建社區,需要下一代的積極參與,才能成功交棒。

大熊町積極開發新產業希望重振發展,當地政府現致力把地震後荒廢的建築物改建成辦公室,以廉價出租,望能吸引商界搬到該地。

港台電視節目《31看世界》(電視雙語廣播,本集於123日播出)節目逢星期三晚上10時正在港台電視31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31seethe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