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日本推《人權侵害制裁法》經年終失敗 如何反映岸田新政府對華取態?
2020 年 7 月 1 日,香港國安法生效。一個月後,日本執政黨「自民黨」連同「國民民主黨」,成立跨黨派組織「日本對中政策國會議員聯盟(Japan 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JPAC/対中政策に関する国会議員連盟)」。
組織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推動訂立《人權侵害制裁法》(俗稱「日版《馬格尼茨基法案》」,下稱《人權法》),容許日本調查世界各地或涉侵犯人權的案件。
當時 JPAC 的聯合會長有兩人,一人叫山尾志櫻里,另一人叫中谷元。兩人都積極為《人權法》發言。今年 4 月 6 日,中谷元就說:「當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正在共同努力阻止對人權的鎮壓時,日本甚至沒有足夠的選擇來加入。我們還需要一個實施制裁的機制。」
一年多後的今日,日本政壇已翻天覆地。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因病於 9 月離任,由菅義偉接手;菅義偉又於今年 10 月離任,由岸田文雄頂上。山尾志櫻里宣布退出政壇,今姓菅野;中谷元則成為「國際人權事務補佐官」,顧名思義,推動人權議題。
由《人權法》推手擔任「國際人權事務補佐官」,似乎反映立法有望。然而實際情況卻似並非如此﹕上月(11 月)15 日,新上任的中谷元獲邀到日本電視台(日テレ)時事討論節目《深層 News》討論日本人權外交等問題。中谷元在節目上說:「人權外交是這時代的一個大關鍵詞。希望和其他國家協調、政府能跨部門團結一致起來。」而就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香港人權問題,中谷元則道:「一些國家對中國實施嚴厲制裁,有些情況是不容忽視的。有必要考慮日本應如何應對。」
「官腔」答覆表面上也許合情合理,但今日「有必要考慮」的說法卻顯然與往日「需要一個實施制裁的機制」的論調,有明顯距離。在《深層 News》,同場的評論員、《讀賣新聞》編輯飯塚惠子對中谷元的答覆或感驚訝,數次質詢他為何對《人權法》態度由「積極推動」後退到「審慎檢討」,但都得不到滿意回覆。
果不其然,翌日(11 月 16 日),日本共同社引述一名政府官員透露,岸田文雄已決定放棄《人權法》,取而代之是以現有法例,例如外匯及外貿法(外国為替及び外国貿易法)等來實現凍結資產和限制出入境,以避免因《人權法》刺激中國,同時又能配合西方採取同樣制裁措施。相比已實施制裁的西方國家,日本更希望為對中外交留有餘地。
至此,日本《人權法》可謂「壽終正寢」。已退出政壇的菅野志櫻里接受《夕刊富士》訪問時直言,對棄置立法表示失望:「岸田任命中谷補佐官一職,西方國家期待日本也參與人權外交。報道說日本放棄立法,是一大倒退。現在重要的是各國聯手向中國呼喊『你現在做的是侵害人權!』並採取(制裁)行動。日本繼續如此,就會向外界發出『日本不能應對國際情勢的變化』、『被外交部吞噬的軟弱政府』的信號。」
然而在岸田文雄上台時,還曾有評論指他對華取態強硬。到底這一「華麗轉身」是如何發生?
岸田文雄曾承諾會引入《人權法》
確實曾表現出對華強硬的取態,只是大多是在上任首相之前。他曾稱日本「處於國際價值觀衝突最前線,台海穩定和香港民主就是試金石,(我們)會堅決應對」。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訪問時,他還稱對北京在外交和經濟方面的攻擊行為「深感震驚」,為了保護「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基本價值觀,我們將與美國、歐洲、印度和澳大利亞等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合作,來反對專制制度」。
對《人權法》立法,岸田在選前的取態也同樣堅定。他曾被問及「是否支持《人權侵害制裁法》?如果你成為黨魁,會否在日本導入此法案?」當時岸田答覆:「是。對侵犯人權行為採取嚴厲措施很重要。又,跨黨派的廣泛理解很重要,而我知道跨黨派的討論已在進行中。我們將會密切關注跨黨派的議論,包括法案的具體內容。」被問及如何推進人權外交,他則提到會設置一「人權事務官」職位,強化對人權問題的對應。
9 月 29 日,岸田文雄當選自民黨總裁,取得日本首相之位,其新內閣亦於 11 月 10 日開始運作。
而他對《人權法》的「華麗轉身」,似乎就是在這一天開始。當日,岸田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他回答說﹕「跨黨派的議論繼續進行中」,被指迴避回答會否立法。
林芳正獲王毅邀請訪華
此外,雖然岸田文雄未有食言,的確新增「國際人權事務補佐官」(国際人権問題担当補佐官)職位,也就是中谷元的位置;然而同一時間,岸田文雄任命的外相卻是林芳正。在自民黨,曾任黨幹事長的二階俊博有「親中總本山」之稱。而自民黨則將林芳正評為「比二階俊博還要親中」。林芳正也曾擔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其親華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11 月 21 日,林芳正在富士電視台《日曜報道 THE PRIME》被問到中國網球選手彭帥指控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性侵後行蹤不明,他回答:「有留意關注(注視している)。」對於美國總統拜登提出不派美國高級政府官員出席北京冬奧,作為外交抵制(diplomatic boycott),林芳正答:「我們會以我們去思考(我々は我々として考えていく)。」11 月 25 日,林芳正再接受了日媒聯合訪問。被問到若「台灣有事」,日本會如何,他僅提及會準備撤僑,未如副首相麻生太郎、前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宣示協防台灣。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國賓身份訪日」,林芳正說「目前還未到協調具體日程的階段」,但也沒有排除訪日可能性。再被問日本是否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林芳正答「會在合適時間,綜合考慮各種情況作判斷,目前並未做出任何決定 . . . 將從日本的立場考慮。」
這樣的林芳正擔任外相,中國大概是樂見的。林芳正透露,11 月 18 日曾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電話,期間獲邀訪華(對是否答允,他指「現階段未有任何決定」)。中國外交部又引述林芳正說,「日方願同中方一道,以明年兩國邦交正常化 50 周年為契機,加強對話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增進國民交往,妥善管控分歧」。
和風中,台海局勢的暗湧
只是,中日關係現在貌似吹和風,但背後真的沒有暗湧?關鍵也許還在台灣問題。
隨著習近平重申「必定完成統一目標」,解放軍近月頻繁派出軍機接近台,並進行渡河、搶灘、登島等演習項目,台海局勢越趨緊張。
日本外務省在 2020 年 3 月進行的民意調查,問是否認為近年來圍繞東亞地區的安全環境變得更加嚴峻,82.4% 的受訪者回答 「是」。2021 年 4 月,朝日電視台附屬機構(ANN)的民意調查中,45% 的受訪者在「台灣出現緊急情況時有必要和美軍一起行動嗎?」回答「是」;《每日新聞》的民意調查,在「日本對華政策」一問中, 67% 的受訪者回答「日本應該更嚴正地應對中國」;只有 21% 受訪者認同要溫和。2021 年 8 至 9 月,中日民間團體聯合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逾 9 成日本民眾對中國印象不佳。
對中國被指在新疆、香港侵害人權,日本民眾知道、也關心,但除此以外大概沒有更多;然而對台灣則不一樣。日本大眾一般已認同和接受「台湾有事は日本有事(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觀念。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昨日(12 月 1 日)在台灣國策研究院「影響力論壇」發表演說時,就明確指﹕「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可以説是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
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批評他「罔顧國際關係基本准則」,「公然在台灣問題上胡言亂語、指手畫腳,妄議中國內政」,「已通過外交渠道提出嚴正交涉」。
「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任何人膽敢重走軍國主義老路、挑戰中國人民底線,必將碰得頭破血流!」汪文斌說。
和風吹得再勁,日本今後對華取態,難免仍將大幅受台海局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