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歐盟籌集 3,000 億歐元建全球基建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金融時報》周二(30 日)引述歐盟委員會草案文件報道,為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歐盟將會籌集高達 3,000 億歐元(折合約 2.64 萬億港元)擬定稱為「全球門戶 (Global Gateway) 」的技術及基礎設施支出戰略草案,「全球門戶」將很大程度上依賴私營機構和公共投資,同時須歐盟成員國有所付出。
「全球門戶」早在 9 月 15 日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公佈,將會聚焦數碼、運輸、能源及貿易等項目,旨在提高歐洲的世界競爭力,與世界各國建立全球通道夥伴關係,同時促進可持續的環境標準及價值觀,例如民主、人權和法治等。
《金融時報》指,計劃擬至 2027 年累計投資的 3,000 億歐元,資璇來自歐盟、成員國、歐洲金融機構和國家開發銀行。該報獲得的文件指,「全球門戶」還將尋求動員私人資金和專業知識,以獲得可持續融資。歐盟委員會將於周三(1日)公布計劃細節。
「全球門戶」將展示民主價值觀
報道指出,西方國家正在尋求加強對發展中國家項目的參與,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全球門戶」未有明確定位為「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但草案強調計劃將提供「基於價值觀」以及「合符道德」的選擇。
草案文件表明:「通過為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提供積極的選擇,全球門戶將投資於國際穩定與合作,並展示民主價值觀如何為合作夥伴提供確定性和公平性、可持續性,以及世界各地人民的長期利益。」
草案文件:展示民主價值觀下合作
自 2013 年啟動以來,「一帶一路」已成為北京的重要戰略工具,數十個國家簽署了中國支持的鐵路、橋樑和港口等項目。「一帶一路」和類似的舉措已引起了歐洲各國擔憂,並認為歐盟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
然而,一些受「一帶一路」資助的國家投訴倡議的債務條款繁重,部分項目的環境保護或建築標準都有所不足。
歐盟則計劃將優先投資於數碼化、健康、氣候、能源和交通以及教育和研究方面。
該文件又稱,歐盟計劃增加對歐盟以外基礎設施的預算支出,並會使用「創新金融工具來吸引私人資本」,包括保證降低私營部門投資的風險。
約 1,350 億歐元的投資將得到歐盟新的歐洲可持續發展基金 Plus 計劃的擔保。總部位於盧森堡的歐洲投資銀行也將參與其中。
來源:
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