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領導的團隊在《自然人類行為》發表最新的研究,量化了中國應對 COVID-19 的嚴格封城措施,對健康的影響,發現在措施實行的最初 50 日,避免了 5.4 萬人因其他原因死亡。

該團隊以覆蓋中國四分之一人口的死亡登記資料,比較了有和無實施封城措施的城市在封城之前、期間和之後的非 COVID-19 死亡率。

團隊發現中國的嚴格抗疫措施,使武漢以外的非 COVID-19 死亡人數下降了 4.6% 。在嚴格封城的最初 50 日,避免了5.4 萬人因其他原因死亡。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在封鎖政策放鬆後,即使措施放鬆後,中國人早死數字依然有所減少:措施解除後的 115 天內,非 COVID-19 死亡下降了 12.5% ,避免了 29.3 萬人的死亡。

團隊指,交通和工業活動停頓減少了空氣污染,也令民眾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數字大幅下降。最初污染非常嚴重的地區得到了最大改善,表明更好的空氣質素對防止早死是關鍵。

同時,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消毒和戴口罩等民眾行為改變,都顯著降低了因其他傳染病導致的死亡。

領導研究的港大經濟學及管理及商業策略學副教授何國俊指,封城措施一直備受爭議,除了因為導致經濟混亂和大規模裁員,亦會因限制人口流動減少了民眾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不過,封城措施也可能如研究顯示帶來意外的健康收益,因此封城措施究竟帶來額外的健康收益還是損失,需要進一步的實證研究,為政府未來制定防疫政策提供參考。

他補充,研究指出了在解除封城後,民眾健康仍得到益處。如果政府能夠繼續努力控制污染,而民眾亦願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短期的益處就能變為長期益處。

來源:
香港大學

報告:

Qi, J., Zhang, D., Zhang, X. & et al. (2021). Short- and medium-term impacts of 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 on non-COVID-19 mortality in China. Nat Hum Behav. doi: 10.1038/s41562-021-01189-3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