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3日)午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主動提及早前《立場新聞》有關智慧監獄的報道,形容有關報道「偏頗」、「誤導」,「妖魔化」智慧監獄。他又指,《立場新聞》已非第一次「作出呢啲偏頗、誤導嘅報道」,他指《立場新聞》11月一篇有關中大衝突的報道與事實不符。「警方當時只是守衞住(中大)二號橋,不給人掟汽油彈騷擾吐露港公路,警方從來無入過去」。鄧炳強說:「《立場新聞》多番作偏頗、誤導(報道)、妖魔化執法部門,我作為保安局局長,有需要向香港市民講清楚真相。」

《立場新聞》編輯部回應保安局局長的批評重申,「我們堅持報道真相。傳媒的責任是監察權力,並呈現社會各界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弱勢社群聲音。我們深信,唯有充分的言論及新聞自由,讓多元的觀點互相交流交鋒,方有助社會進步,長治久安。」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3日)午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主動提及早前《立場新聞》有關智慧監獄的報道,形容有關報道「偏頗」、「誤導」,「妖魔化」智慧監獄。

指《立場》智慧監獄報道「妖魔化一啲好事」

鄧炳強接受記者提問前,主動提到近期《立場新聞》就大潭峽懲教所的《智慧監獄系列報道》「作出咗好多偏頗、誤導,同妖魔化我哋懲教所呢個『智慧監獄』呢個設施」,他說,有需要向全香港市民清楚解釋,「不希望有啲報道妖魔化一啲好事」。

指1萬4千名「免遣返聲請」人士在港

鄧炳強先講述現時「免遣返聲請」人士情況,指現有1萬4千名「免遣返聲請」人士仍然在港,當中逾1萬1千人的聲請已經被審核和上訴委員會駁回,需被遣返。惟有 9 千人因正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或司法覆核許可,所以暫時留港。他指,過往只有 2% 獲批出許可進行司法覆核,成功覆核的個案少於 1% 。

約 300 人對治安構成很大風險被羈留

他指,當局盡量會讓在港的「免遣返聲請」人士擔保外出,但因部分等候審核人士,對治安構成很大風險,包括曾干犯嚴重罪行、具兇暴性、有重大治安風險而必須被羈留,涉及約 300 人,佔在港「免遣返聲請」約 2% 。他們被分別羈留於青山灣和大潭峽懲教所,後者用作羈留風險最大的人士。

形容大潭峽非酒店 「係扣住佢盡快掟走」

鄧炳強指,大潭峽懲教所於今年 6 月和 8 月,曾出現兩次大型違紀行為,懲教署需出動「黑豹部隊」應對,強調大潭峽懲教所是拘留所,「唔係大家見到嗰啲可以煮飯食、一家大細嗰啲難民營。呢個亦都唔係更生場所,呢個係扣留住佢,盡快將佢掟走。呢間唔係酒店,係要管理,我哋做一切嘅嘢,都係要保障入面所有被羈留人士嘅安全,同懲教署職員嘅安全。」

「全部均以在囚人士的安全為依歸」

鄧指,智慧監獄所用的設施,都是為著更好、更方便管理被羈留人士,「而唔係好似《立場新聞》所抹黑呢話到我哋,妖魔化呢啲嘢,要監控佢哋咁」。他解釋,閉路電視設有人工智能,是為監察有否人群聚集、打架、在飯堂長期躺著沒有移動,全部均以在囚人士的安全為依歸。

否認被羈留人士是「白老鼠」 鄧:先讓他們享用更便利服務

對於有受訪羈留者稱手腕因佩戴智慧手帶而生癬,鄧稱:「智慧手帶被人描繪到呢,戴咗對手會爛呀。」他形容,智慧手帶與日常的運動錶無異,是協助理解人員的身體狀況、生命跡象,並提供生活便利,如打電話、使用儲物櫃。

他又指有人想「惡名化」,「『呢啲白老鼠,特登用智慧嘅嘢去搞佢哋,白老鼠!』並唔係呀!」他解釋,由於大潭峽懲教所剛完成裝修,更有效率設置智慧監獄的設施,「首先讓呢批被羈留人士享用更便利嘅服務,並唔係攞佢哋做白老鼠」。

11.11 中大衝突

指中大衝突報道與事實不符:「警方從來無入過去」

鄧炳強表示,《立場新聞》並非第一次「作出呢啲偏頗、誤導嘅報道」,隨即指出今年 11 月11日有關中大衝突的報道,「一如佢嘅手法,用幾個匿名人士,話自己當其時喺中文大學入面,又話警方點樣攻入去。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嘅事實,我哋當其時警只係守衛住二號橋,唔好畀人掟汽油彈落去吐露港公路。警方從來無入過去嘅。」他指,警方事後亦發出聲明,「指出《立場新聞》不對嘅地方,與事實不符,同埋美化呢啲暴力行為」。

指任何組織用媒體包裝 只要違法都會找證據

鄧炳強又警告:「任何人或組織,無論用咩去包裝,用媒體包裝又好,用非政府組織包裝又好,只要想違法、想危害國家安全,我哋一定會揾證據,證明你係犯法。任何犯咗法嘅人,我哋都會揾證據。今日揾唔夠,聽日揾;聽日揾唔夠,後日揾。只要你係犯法,我哋就有方法揾到證據,去證明你犯法。」

有記者詢問鄧炳強,現時是否正針對《立場新聞》尋找證明已犯法的證據、是否涉及《國安法》、現時掌握哪些證據,以及與《蘋果日報》情況是否類似?鄧炳強說:「個別案件我就唔講。」

被問是否針對《立場》找證據 鄧炳強:個別案件我就唔講

有記者詢問鄧炳強,現時是否正針對《立場新聞》尋找證明已犯法的證據、是否涉及《國安法》、現時掌握哪些證據,以及與《蘋果日報》情況是否類似?鄧炳強說:「個別案件我就唔講。」他又稱,該段警告並非給予特定某人,而是所有組織或個人,無論用甚麼包裝,只要犯法就會有證據。

有記者再追問當局就《立場新聞》是否已掌握證據,或即將有拘捕行動,鄧炳強則形容,《立場新聞》多番作出偏頗、誤導、妖魔化執法部門的報道,他作為保安局局長,有需要向香港市民講清楚真相,並重申有關警告並非針對個別團體。

《立場新聞》今日有派員採訪鄧炳強記者會,並有舉手要求發問,但未獲新聞官點名。《立場新聞》記者在鄧炳強步離會場時亦有追問,問及批評《立場》報導是否部署取締傳媒、是否妨礙新聞自由等,他並無回應便離開。

《立場新聞》編輯部:傳媒的責任是監察權力

就鄧炳強今日的批評,《立場新聞》編輯部重申,「我們堅持報道真相。傳媒的責任是監察權力,並呈現社會各界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弱勢社群聲音。我們深信,唯有充分的言論及新聞自由,讓多元的觀點互相交流交鋒,方有助社會進步,長治久安。」

懲教署上月25 日曾發稿批評《立場新聞》有關智慧監獄的專題報道,形容是借免遣返聲請人士的「無理指控」,連日來借機「大肆炒作」,「抹黑及妖魔化」懲教署「智慧監獄」的管理模式。《立場新聞》編輯部隨即指出,在報道刊出前,曾經就受訪羈留者的各項指控,尋求懲教署等部門的回應,懲教署均指不會就個別個案作出評論,或指羈留人士可循不同途徑申訴,報道亦有刊載部門的說法。

記協:希望政府不應作出影響新聞自由的事

記協執委梁銘康接受《立場新聞》查詢時指,有關報道內容只轉述受訪者的觀點,不代表新聞機構的立場,而記者在有關報道刊出前曾向懲教署詢問回應,做法符合一般新聞工作原則。他反問懲教署為何在報道刊出前、回覆記者查詢時未作全面交代,反而在報道刊出後才批評報道。梁銘康相信,本港傳媒均是守法,《基本法》亦保障新聞自由。他希望政府不斷稱新聞自由受保障的同時,不應作出實質影響新聞自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