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區佬」變身字體設計師 陳敬倫眾籌 25 萬開發「爆北魏體」 還原招牌字
唔做議員去造字 !?曾於元朗明渠多處製作立體橫額的前區議員陳敬倫(K Sir),今年年中辭職之後,全身投入字體設計事業,專注研究香港招牌常用的「北魏體」。除了還原修復之外,他更計劃將字體數碼化,推出名為「爆北魏體」的眾籌,目標眾籌 25 萬港元,「重塑傳承往日的文化,讓曾經鼎盛的招牌字再一次輝煌!」
由米舖到茶樓,這些「招牌字」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常見的街頭景觀。讀藝術畢業的 K Sir 對老店、老建築著迷多時,早在 2019 年初、尚未當上區議員之時,便已自發開展古蹟文化研究及保育工作。
他一邊拍攝招牌,一邊研究招牌上的字體,並於 Facebook 上分享觀察。其中元朗老店「裕昌隆米業」,他更親自出手還原修復招牌字體。2021 年,他辭任區議員之後,聯同數名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式進軍字體設計界,保育文字。
「它(招牌字)的金屬粗獷味;鐵畫銀鉤,整排字都超有霸氣!」K Sir 嘗試把筆劃勾畫出來,分拆製作不同字型部件,再以 Unicode 編碼製成電腦字型。幾年來,他整合出九個字體風格特徵,包括:鐵鉤、直撇、穿破、屈折等。這些招牌字體都是北魏楷書的變奏,適當地保留毛筆痕跡,同時把太過澎湃的筆劃稍為收斂,寫得「又爆又粗又飽滿」,故命名為「爆北魏體」。
K Sir 目前已復修製作超過 1,800 字,而全套香港常用字、廣東話字則超過 8,000 個。要完整開發全套字型,他預計需要「全情投入專心一致」投放至少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因此,他發起眾籌活動,目標籌集一百萬台幣(即約 25 萬港元),活化「招牌字」,「初心很簡單就是要重塑傳承往日的文化,讓曾經鼎盛的招牌字再一次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