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中圖片來源:SERC

因為擔心海洋生物誤食垃圾造成生態危機,如何應對「太平洋垃圾帶」,在過去多年都是不少學者研究的議題。不過,最新刊於《自然通訊》的研究發現,多種沿海物種竟已開始在這個新的塑膠棲息地定居。情況有如《侏羅紀公園》經典對白「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一樣。

領導是次研究的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 (SERC) 海洋生態學家 Linsey Haram 指,海洋塑膠垃圾問題不僅關於生物攝入和遭到糾纏,發現顯示垃圾亦為沿海物種創造棲息機會,大大超出了我們之前認為的可能性。

沿海莢殼水螅 Aglaophenia pluma 、遠洋小蟹,以及遠洋鵝頸藤壺均在同一片塑膠生活。 Credit: SERC

是次研究團隊稱這些垃圾帶生物組成的棲息地為「新遠洋社區 (neopelagic communities) 」。在 2011 年日本大海嘯之後,已有學者開始懷疑沿海物種可以使用塑膠在公海中長期生存,有團隊曾發現近 300 種物種在幾年時間裡已乘著海嘯造成的碎片漂流到太平洋,但在公海中直接於塑膠上發現沿海物種的情況幾乎未曾見過,直到 Haram 團隊的觀察。

Haram 團隊在 79,000 公噸塑膠垃圾的太平洋垃圾帶,盤點了將之稱為家園的海洋生物物種,並發現許多沿海物種包括海葵、水螅和類似蝦的端足類動物不僅在海洋塑膠垃圾上倖存下來,而且還在蓬勃發展,與遠洋原生物種共同生活。

團隊指,遠洋物種與沿海物種均有在太平洋垃圾帶棲息。 Credit: Haram, L.E. & et al. (2021).

SERC 高級科學家 Greg Ruiz 指出,開闊的海洋過去一直都被認為不適合沿海生物居住,因為學界假設有棲息地的限制,以及是一個食物沙漠。

不過,新發現表明這兩個假設並不總是正確的。塑膠垃圾正在提供棲息地,亦不知何故,沿海生物能夠在當中尋找到食物。 Ruiz 表示,團隊仍在推測究竟這是如何發生:到底是透過環流造成垃圾帶變成有生物生產力的熱點,還是因為塑膠本身就像一塊礁石,吸引了更多的食物來源。

然而,開闊的海洋有很多原生物種,這些物種也有機會定居於漂浮的垃圾碎片上。新的沿海生物到達,可能會破壞幾千年來一直未受干擾的海洋生態系統。

Haram 指出,沿海物種直接與這些原生物種在爭奪空間和其他資源,而學者對牠們的互動卻所知甚少。

團隊暫時不知道這些新遠洋社區有多普遍、當中生物是否能夠自給自足,或者牠們是否甚至存在於北太平洋亞熱帶環流之外。有學者估計,到 2050 年全球累積的塑膠垃圾可能會超過 250 億公噸。

由於氣候變化,海水水位上升將出現更猛烈和更頻繁的風暴,團隊預計更多會有更多塑膠將被排到海中,「太平洋垃圾帶」只會不斷增長。團隊指,塑膠垃圾污染的這種長期被忽視副作用,可能很快改變陸上和海洋的生命。

來源:
Science Alert, Plants And Animals Have Started Living on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2 December 2021
EurekAlert!, Ocean plastic is creating new communities of life on the high seas, 2 December 2021

報告:
Haram, L.E., Carlton, J.T., Centurioni, L. & et al. (2021). Emergence of a neopelagic commun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astal species on the high seas. Nat Commun 12, 6885. doi: 10.1038/s41467-021-27188-6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