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純青 —《大時代的蜉蝣》序
六月底《蘋果日報》被迫關門翌日,在臉書寫了段〈《蘋果》因緣〉,朋友留言提及「名采」文章。因他愛下廚,想送他邵頌雄那篇〈「威靈頓牛肉」述異〉,此文我很喜歡,之前沒想過應怎形容,那刻想起「爐火純青」便寫下,可能聯想到烹飪的火候。但這才後知後覺,邵先生文章都已隨《蘋果》網頁消失,未及存檔。雖另有朋友找到文章代為轉貼,仍覺遺憾。
此前跟邵先生偶有通訊,乾脆問他可否將全部文章檔案傳我。他回覆第一句說「叫我 Henry 好了」,附件是個 PDF 檔,題為《大時代的蜉蝣》,原來正把舊文結集,說有機會將會出版,最後問:「可以請你為這劄蕪文寫一篇序嗎?」嚇一跳。
有趣的是同晚在富德樓教「魏晉文學班」,同學 D 應看見我那留言,疑惑於我對〈「威靈頓牛肉」述異〉的評語,下課時走前談起,想知我覺得文章好在哪裏。那課剛講到《人物志》〈英雄〉,劉劭將人的聰明秀出稱為「英」、膽力過人為「雄」,由此論斷人物,但英雄都非至境,那課開始時就先說書中〈九徵〉很有意思的一段話,索性以這幾句解釋:「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聰明不難,中和才最珍貴,能把對立統一,平淡實是渾圓飽滿,無所偏重,與物無傷。
人愈大,愈珍惜乍看不特別、甚至看來平平無奇的人和文章,不舞關刀,不繡花,不作狀,正如這篇牛肉述異。人人都拿謝霆鋒取樂,邵頌雄卻不笑人人懂笑那件切好再切的牛扒,而是笑他不懂把蘑菇炒乾,要拿紙巾印乾,因微知著,句式還要是《食神》接連的「失敗」和「失敗中的失敗」,很富幽默感,由烹飪帶出生活觀察,最後調侃另一部由孫紅雷任主角、也煮威靈頓牛肉的民族自豪煮食節目,昧於傳統,但求有型,結果只是一個字:假。結論是:「不論東西方的菜式,都各有傳統、各有特色,都有值得欣賞尊重的地方。教育,真的可以從入廚開始。」文題所述之異、那不懂裝懂、那扭曲,到此都有着落。
這種由生活小事跳躍到人情世態、由技入道的例子,在邵頌雄文章比比皆是。他寫過自己學拳數年,專欄另一篇我印象深刻的正是〈武癡看世界〉,有段由有形的空手道色帶,引申到各種看不見的色帶,當時全段抄在筆記:「在一個領域中達至黑帶水平的高手,在另一個範疇內卻可以是剛繫上白帶的初哥。更重要的,是每一晉級的色帶,不是愈來愈好打的標籤,而是學道者對自己崗位與責任的憶持,且勿因腰纏黑帶、段數愈高,便忘了入門時的初心。是故色帶就像道袍一樣,立心正者便是一種護持。現實中也有許多無形『色帶』,或為虛銜、或為履歷,若為所綁,困囿於『全控機構』環境中營營役役不斷追求,愈走愈忘本,即成一道奪命索;然能將之視如空手道色帶,則可衍為對一己的警醒與加持。」平實一段話,也可饒富韻味。
那晚下課後,鍾情爵士樂的 D 還接着問,想學寫樂評,古代有什麼樂論可看看?我說阮籍有〈樂論〉,嵇康有〈聲無哀樂論〉,「但睇呢啲把鬼咩?睇邵頌雄咪得囉。」我不懂西樂,以前看邵頌雄寫荷洛維玆的《黑白溢彩》卻津津有味,正因他雖然專攻音樂,眼光卻不囿於此,不時連繫到文學、書法、繪畫、電影,既見興趣之廣泛,亦見他重視一個人的整體學養與才情,如陸儼少在〈學畫微言〉強調那「畫外的工夫」。
事實上,我懷疑能欣賞邵頌雄的文章,也關乎近年看書法的眼光有變。從前愛流麗的「靚仔字」,近兩年才懂欣賞于右任,雄渾大氣,沉穩如風中老樹,寫字就像太極修練,特重自然。誰知有晚收到邵頌雄短訊:「另外也有書法問題請教」。又嚇一跳,從其文章已知他對書法有見地,我講明所知不多,不敢當,但話匣一開,有兩晚談了個多小時,來回互傳些書畫和人名,很好玩。慢慢摸清大家的愛好和判準,不全相近,但投契的不少,才發現羅叔重原來是他老師的老師,我床邊剛巧就放着一張羅叔重條幅,篆刻家能把字寫得如此靈活清雅實屬少見。邵頌雄中途問我喜不喜歡沈尹默。我說沈字雖好,卻從沒吸引我,才說完,竟因此發現自己的問題,頗有啟發。之後不時向他請教,讀他回覆,常覺得豁然開朗。
《大時代的蜉蝣》分〈浮生〉、〈宗見〉、〈教學〉、〈世態〉、〈人文〉、〈影藝〉六部。浮生多記師友,宗見寫宗教。我遇過佛棍,每次讀邵頌雄寫佛學也如清泉,有意思是唯一跟他碰面即是某年他在香港大學講《心經》,我去了聽。餘下幾部,可借他在《蘋果》專欄終篇〈奇蹟不在綠里〉末段歸納:「三年半以來,此欄所談,跨涉音樂、文學、電影、生活、宗哲、廚事等,作為最後一篇,亦容我把這些話題都炒為一碟,食材紛雜,卻用心烹調,冀做到火候剛好、濃淡適宜,以宴同好,望不為嫌。唯願諸君放眼未來,活得精彩。」不論寫文章、做藝術、日常生活,火候都是關鍵,控制得宜方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漸臻至境。
《大時代的蜉蝣》
作者:邵頌雄
編輯:郭梓祺
設計:蘇瑋琳
校對:連安洋
出版:見山書店,香港上環太平山街 6 號地下 C 舖。十二月十六日有售,請留意見山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