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美男之後,是叛逆少年
【文:默泉】
如果上屆蕭邦鋼琴大賽冠軍趙成珍所演釋的蕭邦,是花美男的獨白,那麼今屆Bruce Liu(劉曉禹)的蕭邦,該是叛逆少年的仰天長嘯。以往的蕭邦冠軍,有線條硬朗的Pollini、火花四濺的Argerich、清新如歌的趙成珍等……Bruce Liu,我認為是跳脫自由。
在第二回裡,大部分參賽者都選奏了集細膩和澎湃於一身的《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 flat major, Op. 22》(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不同樂手在極密集時間內彈奏同一首樂曲,對樂迷來說自然是福份(只需躺平便可聽到不同的演釋版本),對演奏者卻是殘酷的大比拼,要脫穎而出,就需要在框限中注入新意。Bruce把此曲演釋得跳脫奔放,跟大眾聽慣的版本反差頗大,的確令人眼前一亮。他和贏得第二名的反田恭平的對比尤其明顯。反田勝在音色極美,如大珠小珠,並選取了較慢速度,緩緩鋪陳優雅感人的樂句。Bruce的音色相對地沒那麼精致,但其驚人的速度(他用的是意大利Fazioli鋼琴,和2010年的Trifonov一樣;此品牌的清晰琴音或有利於閃電速?)和風格化的演釋,成功將「大波蘭舞曲」潛藏的活潑奔放氣質釋放出來。畢業於加拿大Montreal音樂學院的Bruce賽後曾在訪問透露,直至比賽前一刻,他仍在構想新彈法。或因如此,其演奏頗有即興味道。
此前,我最喜愛的Op. 22版本是Kissin在2007年Verbier Festival的演奏。他在高強度爆發後總會給予溫柔的緩解,美感於張弛間誕生。在樂曲中段,標示「con forza」的高速下行半音階樂句之後,是帶著濃厚東歐氣息的憂傷第二旋律,Kissin以極緩速和充沛音樂感處理,每個音符彷彿都是戲。Bruce的演釋則以快取勝,如狂颷的青春歲月。其快,帶著一種跌宕跳躍感,裝飾音則彈得低調不著痕跡,整體極具張力。細聽他對同一段落的處理,那股憂傷不見了,變成遠離故鄉的年輕遊子、失落但不失望的故事。可能大家太熟知蕭邦因國家被佔而流亡巴黎,總是把他彈得傷感憂鬱,但廿來歲的男孩,該還有著一顆純真躍動的心?飛揚自由的「大波蘭舞曲」,可視為另類的蕭邦真實。
Bruce Liu在第三回合的《4 Mazurkas, Op. 33》(馬祖卡舞曲)也十分好,色彩與對比豐富,餘韻無窮,不過需要彈出萬二分內斂悲戚的《Sonata in B flat minor, Op. 35》就相對遜色。有些蕭邦樂曲還是需要較沉著性格才能發揮得好,我相信,經過歲月的打磨,這位年輕音樂家必定能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