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強制安心出行在即 團體憂即棄膠餐具增 建議食肆提供借還餐具
政府本周四 (9 日) 起強制食肆及表列處所客人使用「安心出行」程式,外界預計外賣數量增加,有環保團體擔心即棄餐具數量也隨之加劇。環境保護研究機構 ADM Capital Foundation 建議消費者自備餐具,減少使用即棄餐具。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則建議食肆設立「借還餐具」制度,並在社區設回收站。
環保研究機構 ADM Capital Foundation (ADMCF)今日( 7 日)發表《免廢外賣 — 香港管理外賣包裝的挑戰》研究報告,機構於去年進行 35 次訪問,包括訪問本地餐飲業界人士、飲食供應商等,了解本港疫情前使用即棄餐具情況。結果發現,本港於 2019 年,即爆發疫情前,估計棄用了 39 億件即棄餐具,當中首三類即棄食品及飲料容器為熱食( 69%)、熱飲(14%)及生冷食物(9%)。
2030 年將浪費 42 億件即棄餐具
該研究引述市場數據預計,隨著政府實施檢疫措施及食肆限聚令,導致本地酒店業及送餐平台外賣訂單飆升逾 50%,該機構相信疫情過後,外賣包裝的垃圾量仍會繼續增加,至 2030 年會增至浪費 42 億件即棄餐具,較 2019 年估計數字上升5.3%。
「綠色和平」、「綠色力量」、「綠惜地球」及「綠領行動」四個環保團體,亦於今午發布《超市四類貨品塑膠包裝調查》調查結果。環團參考消委會報告,鎖定四款港人經常購買的食品,包括米、即食麵、中式麵及糖後,再於今年向市場調查機構 AC Nielsen購入去年的調查數據,推算去年超市、便利店等零售點售出近 2 億件貨品,由此得出,即棄塑膠包裝總長度近 8 萬公里,「足以圍繞地球兩個圈」。
環團亦發現,本港超市及便利店使用即棄塑膠情況嚴重,包括用來盛載水果或雞蛋的膠盒、盛載新鮮水果、肉、魚或家禽的發泡膠托盤、泡泡紙、購物袋及雨傘袋等,均為即棄塑膠,由此促請政府訂下「走塑」藍圖,規管浪費情況。
建議消費者自備餐具容器
隨著政府本周四起規管全港所有食肆客人必須使用「安心出行」,外界預料外賣情況增加。 ADM Capital Foundation 來自比利時的「循環經濟學」專家 Helga Vanthournout 建議,消費者可自備容器,減少即棄餐具的浪費,次為回收使用,相信可減少本港推算 2030 年 42 億的三分一即棄包裝使用量。
她指出,世界各地也有不同餐廳在疫情下安排可循環「洗用」(washable)的餐具供食客使用,認為本港食肆也可以參考。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則建議,食肆可以參考外國做法,推動「借還餐具」、「重用盒」等措施,並在社區設回收站供循環使用,以減少即棄餐具浪費。她表示,市民是有「外賣自由」,而在外賣減少使用即棄塑膠上,政府應推動公眾教育。
政府自今年 9 月起推出「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活動,至本月底 29 日結束。譚穎琳批評,政府目前披露的公眾參與文件欠清晰,包括未有透露市面各類型即棄塑膠數據,使公眾難以掌握情況;而且有關公眾參與活動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她批評政府只是魚目混珠,「浪費公帑只係做一份民意調查」,敦促政府清晰交代,制訂「走塑」藍圖及時間表。
管制即棄餐具計劃被批太遲
政府亦於早前推出「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的公眾諮詢,包括 2025 年前全面禁止售賣發泡膠製的即棄包裝、禁止堂食時使用任何即棄塑膠包裝,以及禁止為外賣提供飲管、攪拌棒、叉、刀、匙羹及碟等, Helga Vanthournout 批評有關計劃太遲開始,認為應現時便開始實行。
不過,她認為即使推行計劃,仍未能解決本港即棄餐具造成的浪費問題,因為目前計劃只針對塑膠製的包裝,而當消弭單一種即棄包裝,難免令其他即棄包裝使用量上升,結果達到「走塑」目標有限,她促請政府、餐飲業營運商等研究限制使用所有即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