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年前奪去 39 人性命的南丫海難,造成嚴重傷亡的關鍵在於「南丫四號」缺少一道水密門,導致撞船後 3 個船艙入水,不足兩分鐘內急速下沉。《立場新聞》取得的死亡調查報告,揭示警方曾圍繞「消失的水密門」,全面調查設計繪圖、計算抗沉數據及造船程序,而繪圖公司和船廠人員的口供互有矛盾。

報告亦首次曝光兩份文件,顯示財利船廠 1995 年獲外判造船廠通知,需在「南丫四號」船身運抵香港後,安裝水密門;有財利員工向警方指看過文件,承認該通道口由財利負責建造,不過財利一名董事向警方否認。

《立場》經電郵向財利船廠查詢,上周五(3 日)分別到董事羅愕瑩的住所及船廠辦公室向他查詢,他的家傭及船廠員工接收記者查詢信件,惟截稿前未有回應。

撞船後,南丫四號不足兩分鐘沉沒,事後獨立調查報告指,「消失了的水密門」是南丫四號迅速沉沒的主因,大批乘客來不及穿著救生衣,亦被困船艙內。(Photo by Lam Yik Fei / Getty Images)

圖則水密標記 繪圖公司董事指畫錯 繪圖員稱不知情

「南丫四號」被撞後,短短兩分鐘內急速下沉,令多名乘客被困船艙,亦來不及穿上救生衣,是導致多人喪命的重要原因。2013 年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海事專家證人,以及警方委聘的造船工程師,都認為若果該船的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如圖則所示設有水密門,被撞後不致急速下沉。

《立場》取得的死亡調查報告,揭示警方曾向新加坡繪圖公司「Naval-Consult Pte Ltd.」的董事和繪圖員錄口供。該董事向警方指,設計「南丫四號」時並無預計裝設該道水密門,指是繪圖員錯誤標示,而他是在意外後才發現。

不過,繪圖員向警方否認犯錯,又稱不知道圖則上「WT」(即 Watertight,水密)的標記,是由誰加上。他又指,自己完成的圖則都會交予上司即該名董事審批。兩份口供顯示,兩人互相指摘對方有責任,而警方於報告中未有交代有否進一步調查。

財利董事羅愕瑩:錯誤數據由經理提交 經理:提交前需董事批核

根據海難獨立調查報告,財利一直計錯「南丫四號」的抗沉數據,並於 1998 年向海事處申請在船上加壓載物,令船重增加 30%,變相減弱浮力。專家證人當時指,若財利和海事處準確計算抗沉數據,並知道漏裝水密門,「毫無疑問,南丫四號不會獲准航行」。

警方其後跟進計錯抗沉數據的問題,找到另一位專家證人確認,由財利提交的抗沉數據,是以全船 6 個水密艙為基礎計算,但由於「南丫四號」的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只有通道口,沒有水密門,因此全船實際上只有 5 個水密艙。

財利船廠 1995 年提交海事處的剖面及艙壁圖顯示,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的艙壁設有通道口(紅圈示),但無說明要裝上水密門。不過船廠卻錯誤地以舵機房有水密門為基礎,計算破艙穩性。(獨立調查報告截圖)

財利一名姓羅的董事向警方指,錯誤的抗沉數據,是由西班牙籍前工程部助理經理提交予海事處,又稱不清楚對方有否看過數據。口供顯示,這名財利董事曾於獨立調查委員會作供,比對該委員會的證人名單,財利只有一名董事作供,他為羅愕瑩。

警方 2018 年透過司法互助,在西班牙找到該名工程助理經理,不過他向警方指當年自己只負責行政工作, 又稱圖則、文件需待船廠一名為 Ken Lo 的董事批核,才可交予海事處。翻查資料,羅愕瑩的英文名為 Ken Lo。

文件證財利獲通知需裝水密門 羅愕瑩:無印象見過

水密門的建造程序亦是調查重點,警方找到兩份文件,顯示獲財利委託建造船身的梧州船廠,1995 年曾通知財利,需在「南丫四號」船身運抵香港後,在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安裝一道水密門,是首次有文件證實,財利獲通知需安裝該道水密門。

警方找到梧州船廠 1995 年發予財利的文件,提及在「1/2 檔壁上有個水密門」,其後指「該門由貴廠回港剖孔安裝」。「1/2 檔壁」是指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的艙壁,而財利一名姓馮的員工向警方確認收到文件,並指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的通道口是由財利負責建造。

一名姓馮的財利工程部員工,向警方承認文件是由梧州船廠發給他,又確認「南丫四號」油箱房與舵機房之間的通道口,是由財利負責建造,但稱不記得是何時建造。

不過,羅愕瑩向警方否認,他指自己無印象見過兩份文件,被問及財利有無在「南丫四號」船身開洞,他回應「無,只係依據船圖去建造」。警方其後第二次向羅錄口供,問及通道口是由財利抑或梧州船廠建造,羅稱不知道。

《立場》經電郵向財利船廠查詢,並分別到董事羅愕瑩的住所及船廠辦公室向他查詢,惟截稿前未有回應。

觀塘財利工業大廈

警方指財利無人承擔責任 家屬趙炳全:涉事人互卸責

調查報告顯示,警方一共向 12 名財利人員問話,包括財利董事、經理和工程師等。警方總結指,調查發現財利無人能說明通道口是何時建造,亦無人承擔核實圖則及確保按圖則造船的責任,而計算抗沉數據的繪圖員亦不了解船的實況。

在海難中倖存,但姊姊不幸喪命的趙炳全指,口供揭示涉事各方,甚至船廠、繪圖公司內部都互相推搪,「我感覺佢哋互相推卸責任,推喺一個西班牙人身上,(以為)就可以甩身,對方又推返『我唔知呀,我簽名㗎咋』,你簽咗名,就要負責㗎啦。」

趙炳全直言,情況反映有必要召開死因庭,探討海難背後的各個成因,「我覺得好氣憤,更加需要開死因庭去澄清,我諗死因庭有法庭(程序),如果唔作供,唔講,要面對責任或刑罰,我諗會講囉。」

 

【上集】南丫海難(上):死亡報告

【下集】南丫海難(下):不解之謎

採訪/陳信熙、羅繼盛、鄭思思、陳婉婷、黃穎彤
拍攝/Fred Cheung Kayla Chan Matthew Mak Nasha Chan 阿生 頌賢
美術/joyleejs Joyce Lo 劉仁顯

報料俾《立場》:
Telegram 應用程式:@standnewsreporting
ProtonMail:standnews@protonmail.com
Signal 應用程式:9458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