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子昂(教育界選民)】

不經不覺間,距離 2021 年立法會選舉只餘下兩周時間,各個候選人都已經使盡渾身解數,希望可以成功進入議會。有別昔日的「無人」或「少人」競爭,今屆的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基本最少「二人爭一位」,並有四個界別是「多於二人爭一位」,而其中尤以「教育界」競爭最為激烈。

根據資料顯示,今年「教育界」的「登記選民人數」為 85,012 人,比「第二多」的「醫療衛生界」(55,440 人)多出 29,572 人,同時也是「最少」的「科技創新界」(73 人)的 1,165 倍!由是可以看到,要爭取「教育界」內選民的支持並不容易,因為人多意見也多,要取悅每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教育界」只有一個席位,但今年卻有五個候選人競爭,「當選機率」為 20%,競爭激烈度和「醫療衛生界」一樣。可是若考慮到「醫療衛生界」有數名候選人只是象徵性的陪跑,而「教育界」五名候選人都能夠左右大局,說「教育界」的競爭激烈度最大並不為過。

簡而言之,在今年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中,「教育界」是「競爭激烈度」最高、「登記選民人數」最多的界別,可以說最值得留意的界別。

有趣的是,在這個界別中,五名候選人在廣義上都屬於「建制派」,但其中只有朱國強是報有政治聯繫(教聯會)。教聯會是昔日最大教師工會組織 — 教協的最大競爭對手。一般而言,支持泛民派的教師會加入教協,支持建制派的會加入教聯會,支持者幾乎是各站一邊。按正常邏輯推理,當教協解散後,教聯會的朱國強應該沒有對手了,但事實是否如此呢?以下筆者再用數據分析。

第一,按「2016 年功能界別選民分佈」,當年「教育界」有 88,185 名選民,其中 45,984 人投了給葉建源,18,158 人投給了給蔡若蓮。在「完善選舉機制」後,今年泛民的支持者投票意慾偏低。在可預期的「建制派選民主導」的選戰下,「教育界」五個候選人要爭取的,可能就是 2016 年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中沒有投票給葉建源的「42,201」人。既然五人皆是建制派人士,理論上都可以分到這 42,201 張選票,朱國強並不是穩勝。

第二,在五名候選人之中,政治立場最清晰的是朱國強,這既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優勢在於教聯會的身份,可以協助他吸納該會的部分鐵票,劣勢就是立場親近民主派的教師選民很難把票投給他。另外,建制派也有不少教師選民不滿教聯會,認為不能由教聯會壟斷教育界(教聯會另一個副主席鄧飛參選委會界別,勝算應該相當大)。相比之下,其餘的四個候選人無疑可以吸納更多中間或者民主派陣營的選票。所以在政治立場的得分上,背負濃厚建制味道的朱國強反而比較吃虧。

第三,如上所說,上一屆立法會選舉有 88,185 名「教育界」選民,當中有 24,043(27%)人沒有參與投票。這兩成七選民在今年極可能是關鍵的少數。只要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投給其餘四人的一人,朱國強就算把原來蔡若蓮(上屆代表建制派出戰的唯一一人)的支持者全都吸納進來,也未必能夠擊敗這名候選人。

第四,環顧近年全球各地的選舉,普遍存在著偏好新人的現象。不少選民對現狀不滿,認為傳統的人選不能夠有所改變,因此期盼能夠見到一些新的、有朝氣的面孔。在今年的本港立法會教育界別選舉,朱國強、文詩詠、林日豐和林泳施,都是校長或者退休校長,也就是網上所說的「老海鮮」。不少教育業界人士都質疑,這樣的老面孔過去在爭取業界權益方面有什麼成績呢?所以不能排除會有部分教師選民希望嘗試一下新面孔,來自幼兒界的候選人丁健華隨時有可能爆冷跑出。

總括而言,哪位候選人能在今年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界別選舉勝出,目前來看尚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如司馬遷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哪個教師不是以自己的「飯碗」為最大考慮?「教育界」五名候選人誰能提出最吸引教師的政綱,就最有可能當選!

 

註:朱國強、丁健華、林日豐、文詩詠、林泳施均是今年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界別的候選人。完整參選名單見 2021 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官方網站

(標題為編輯改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