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這次的題目可能有點生辟:我想知道荃灣大河道的「大河」到底是指哪一條河。這問題我好奇很久的了……從荃灣回沙田或大埔,通常我都會在大河道搭巴士。看見巴士站牌上的名字,再看眼前車水馬龍的天橋隧道和馬路,這兒以前真的是一條河來的嗎?翻查歷史地圖,原來我並沒有問錯問題:大河道的前身,嚴格來說,本來不是一條河來。

我最初的想法,是大河道在荃灣發展之前,應該是一條河來的。後來因為城市發展,就把河道埋在地面之下,上面蓋馬路天橋。灣仔的堅拿道,本來不就是一條運河嗎?堅拿就是運河(Canal)的意思嘛。查證之下,事情好像不是這樣的。

(1928 年;載自 hkmaps.hk;地圖來源:英國國家檔案館)

這次我們回到一九二八年,荃灣一帶發展成為城市一部份之前。圖中紅線是青山公路荃灣段,位置走線和今天完全一樣。圖右面有 Sam Tung Uk 的標記,就是現已列為古蹟的三棟屋。在青山公路的另一邊,有一片標為 Hoi Pa 的村落,就是以前的海霸村。這條村到了八十年代仍在,拆卸後建成今天的德華公園

搞清楚定位後,我們可以問大河道的那條大河是哪條河了。圖中只有一條大河,於圖上方由右至左一直流出海。這條河和青山公路交界的位置,就是現在荃灣站對出,即大河道天橋橫跨青山公路的位置。問題來了:這條「大河道的大河」在穿過青山公路之後沒有依照今天大河道的走向繼續流,而是向西轉,沿青山公路走了一段,最後在今天路德圍的位置出海。

至於今天大河道的位置,當時是一片海邊的農田。我翻查過之前之後的地圖和高空圖片,確定這條河沒有改道,一直都是這樣流的。

(1963年;載自 hkmaps.hk;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那麼大河道是如何出現的呢?在這張一九六三年的圖片當中,可見大河道這條道路的原初模樣。當時海霸街到今天海盛路之間仍在填海,還可見到福來邨正在興建當中。而在福來邨的西面有一條很闊的河,其實應該是填海是留下來的明渠,現在變成了大涌道。

對,大涌道以前真的是一條河,大河道卻不是。大河道的北面確實有條河,而我也相信荃灣發展的時候,很可能把這條河的出口延伸,或者埋在大河道的下面……但在大河道興建之前,它的位置不是一條河。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研究一下北面那條連接到大河道位置的那一條河。我們放大看一下,可以見到青山公路有一個進水口,往上是一條溪流。雖然看起來不是「大河」,但香港雨天有時一下子雨量很多,相信很容易可以把這條溪流填滿。

(1963 年;載自 hkmaps.hk;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經作者加工)

沿這條溪流一直往上流走可到達山上的圓玄學院,最終的源頭在大帽山山腳。圓玄學院這一段今天仍然存在的,但從象鼻山路到青山公路中間這一段,則也在後來興建荃灣綫和綠楊新邨的時候埋在地底了。

我們來看看這張再放大一點,來自一九七八年的圖片,我把溪流轉入地底的位置圈了出來(藍圈下面的高樓是富華中心,左面的另一座高樓是昌樂大廈)。

(1978 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經作者加工)

然後再看這張一九八一年的,可以見到荃灣綫和綠楊新邨的建築工地,而溪流轉入地底的位置則已改為石圍角邨對面我圈起來的位置。

(1981 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經作者加工)

之後這條「大河道的大河」就沒有再改道了,這個進水口到今天還在,以下是 Google 街景可以見到的模樣。

 

原刊於作者 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