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賭業新發展的危與機
早前有幸得沈旭暉先生邀請,分享有關「澳門賭業新發展」的看法,亦因此寫下一些筆記來整理想法,既然節目已出,那就讓我厚臉皮地「炒冷飯」,將這些筆記與大家分享。
澳門賭業新發展
要了解這「新」字的含意,或許要先認清一個事實︰貴賓廳被整頓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而由貴賓廳所貢獻的巨大收入亦難以維持,過往的「博彩繁榮」鐵定不再,未來日子,「中場業務」乃是重心所在。但這個重心有多重?要追趕的幅度有多大?2019 年發佈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分析報告》中載有的數據或有一定啟示︰
貴賓廳業務曾為幸運博彩毛收入的主要來源,在 2012 年佔比達 69.4%,其後貴賓廳業務的比重有所下降,2018 年其比重跌至 55.0%,較 2012 年下跌 14.4 個百分點。2019 年貴賓廳業務比重首次低於中場業務,僅為 46.4%,較 2012 年下跌 23.0 個百分點。
再細看數字,貴賓廳在 2016 至 2019 年四年間所佔的收入比重分別為︰53.55%、56.94%、55% 以及 46.43%,中場賭枱的比重則為︰41.35%、38.11%、40.03% 和 48.39%。若只從粗略地從數字來看,中場業務要翻一倍方可維持昔日的博彩收入。
由此,這個「新」可以理解為發展重心的更新,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市場定位、推廣策略的更新 — 澳門博彩業未來需要與旅遊業有機結合,以吸引最大數量、最廣層面的旅客為目標,換言之,要真正轉向「旅博業」。
存在已久的「適度多元」
但有趣的是,發展「旅博業」不是新鮮事,中央政府、澳門政府亦早已意識到博彩業獨大所衍生的潛在問題和危機。早在 2002 年時,澳門政府就已提出「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產業協調發展」;2006 年的「十一五規劃」中亦早有指出要「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甚至連澳門民間都有過一陣討論 — 因為當時還是中學生的我,曾經被「博彩業獨大對澳門社會發展利大於弊」這道辯題瘋狂「折磨」過。
那既然「適度多元」早被提出,何以對大多數人來說,澳門街仍然只有賭,這理念何以未成事?
個人來說,我認為「未成事」這評價的重點在於「未」字。因為這些年來,澳門確實有努力去發展新興產業(即上述報告中所述的會議展覽、文化、中醫藥產業,以及由澳門金融管理局提供的有關現代金融業),只是成效未見彰顯,而一個「賭」字招牌太奪目、太深入民心,所以外間(甚至澳門人本身)對澳門的其他嘗試認知不多;同時,博彩業的暴力發展以及其所帶來的直接、巨大利潤,估計亦是眾多新興產業未見具體成績但澳門社會依然一片風光的主要原因。
向 70 年代的香港旅遊業借鏡?
快錢、易錢在前,人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相信不難理解;但當過往的賺錢方程式不再奏效,繼續吃老本只會坐吃山崩,所以「適度多元」、「旅博業」都應該要由過往默默做、慢慢做變成發奮做、起勢做。
假如真要以吸引最大數量、最廣層面的旅客為目標,那我認為香港在 70 年代走過的路可作參考。當時,香港旅遊業正面臨機場跑道承載力不足的問題,不得不將策略定在延長旅客留港時間之上 — 這一背景解釋了何以負責香港旅遊推廣的半官方機構「香港旅遊協會」會在 1975 年時推出「希望您多留一天」推廣活動,而好些延續多年的節目,如維園的中秋綵燈晚會、七人欖球賽;以及一些有名的設施,如海洋公園、香港仔珍寶海鮮舫等,亦是在這十年間面世。
70 年代香港的例子之所以對於澳門有參考價值,在於我認為「擴展旅遊項目、增強吸引力」對於增加訪客人數、延長訪留逗留時間這兩件事都有正面影響;尤其當澳門旅遊推廣已經持續多年,被吸引到來的訪客大概早已前來,那如何吸納新客源,並在平均逗留 1.2 日(引自上述報告)這基礎上加以發展,似乎已經是當局不得不思考的方向。
節目多元化,澳門有可能嗎?
必須指出的是,真要朝著「擴展旅遊項目、增強吸引力」這目標進發,部分已經出現在澳門的「基礎」可以繼續發展。
節目方面,澳門其實不乏一些能吸引人的比賽、博物館展覽;就以有「神奇小子」之稱的曹星如,其世界拳王腰帶就是在澳門贏得,又例如澳門藝術博物館也經常有不錯的展覽,而且與香港的人山人海相比,反而因為參觀人數不多而令人有靜心觀展的可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 2013 年的岳敏君作品展);還有格蘭披治大賽車、馬拉松等,其實都有繼續發展的潛力。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節目當中,不少都是由與「賭」有關的企業直接贊助或大力支持 *,那未來博彩收益隨著貴賓廳被整頓而有一定下跌時,政府應否在這些節目籌辦方面搶回主導權?少了贊助後,由這些節目而生的支出又應何應對?這些問題,已經不遠了。
會展業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在 9 月 5 日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就有言及澳門會展業的發展︰
支持粵澳兩地研究舉辦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世界灣區論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平台。允許在合作區內與澳門聯合舉辦跨境會展過程中,為會展工作人員、專業參展人員和持有展會票務證明的境內外旅客依規辦理多次出入境有效簽證,在珠海、澳門之間可通過橫琴口岸多次自由往返。
簡單來說,即是將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的橫琴想像成一個整體,以「合作區」的方向出發去思考未來發展,以解決澳門在人手和空間不足兩方面的困境。對澳門來說,這樣的融合固然是一個方向,但如何在過程中保有澳門的特性和優勢,確保小城不是單純以一個「受惠者」的角色參與,而是「強強聯手」?又,既然澳門和橫琴可以作為「合作區」,那「粵港澳」三地又能否視作一個更大的整體、以「大灣區」出發去佈局?
小結︰福禍相依
無可否認,隨著太陽城、貴賓廳等逐一消亡,澳門賭業未來的發展必定不會樂觀。
不過,就正如前面所述,在「賭」字籠罩下的澳門雖然有如入水豬籠,源源不絕的大水喉卻令不少新事物、新產業的發展一直停留在「從容」的狀態,缺少了要幹出一番大事業的魄力和決心。如今形勢大變,貴公子大有可能要變回平凡人,但少了「餓不死」的保證,能否激發出力爭上游的鬥心?
而其實自從 2019 年開始,世界大格局都已經在不斷改變,根本沒有一個地方、國家能置身事外;當全球都處身這個大變局,要面對重整、摸索、再出發等考驗時,澳門也不過是「順應大勢」,那十年、二十年後,澳門會否因為今天這轉折而走出一條更精彩的路?就交由時間回答。
(* 節目中有論及被指是「洗白」的活動該如何看待。我的想法是,我無法猜度主事者在決定贊助時的心態,但就澳門發展而言,這些活動有其價值,亦有存在的必要。)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