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醫瑪麗八旬翁疑遭錯誤姿勢拔喉致死 涉事護士:不確定沒人教過或自己不記得
八旬翁祁枝 5 年前因心肌梗塞,留醫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疑因男護士何諾晞沒採用正確「頭低腳高」姿勢為他拔除導管,致空氣栓塞其後死亡。涉事護士何諾晞今(8 日)在死因庭供稱,他知會祁枝將拔導管後,在他坐著時就一手拔出右頸導管,另一手即以紗布止血,但約 10 分鐘後,祁情況急轉直下,面青口唇白及抽搐,似是心搏停頓前狀態,但他稱不確定當時無用「頭低腳高」姿態,是因沒人教過,還是自己不記得。
涉事護士:病人情況不穩定
何諾晞今作供指,事發時他入職深切治療部約 2 年,2016 年 5 月 26 日早上首次接觸祁枝,當時他心臟衰竭,排不到尿,有機會要洗血,「所以係不穩定㗎個狀況」,同日稍晚祁情況稍有轉好,不需依賴呼吸機,亦不用再打強心藥,但情況仍不穩定,到翌日早上深切治療部醫生評估,可拔走早前設在祁枝右頸,以便用強心藥的「三腔血液透析導管」,或可轉至普通病房。何諾晞遂在同日早上約 10 時 15 分,向深切治療部醫生劉耀聰索取指示後,拔取導管。
涉事護士:拔喉 10 分鐘後病人「面青口唇白」須搶救
他憶述拔喉過程,當時祁枝坐著沒掙扎,他先「嘗試大聲同病人講,同佢抆喉」,之後他拔喉,再用紗布掩住止血,「一隻手抽喉管,另一手揾紗布撳住,基本上 1 秒都唔使」,印象中喉管至少長 10 厘米,之後他「繼續觀察病人」,約 10 分鐘後,發現祁枝想抆走儀器、衣服,不久「面青口唇白、有少少抽搐」,監察儀器顯示病人開始血壓低、心跳變慢,「似乎係一個,我哋叫做心搏停頓前嘅狀態」。祁媳婦聞言即低頭啜泣。
何諾晞指,他與同事遂上前帶祁枝上病床,並有兩名經過醫生前來搶救,深切治療部醫生劉利山向他了解為何病人情況突變,何諾晞交代曾做抆喉程序,「咁劉利山醫生 first impression 係有機會因為呢個程序,導致空氣入血」,劉利山並為病人做超聲波檢查,「睇到後,劉醫生覺得似乎裡面,似乎有大量空氣入咗去」,但何諾晞補充,「但係就......呢個係佢第一個懷疑同判斷」。
涉事護士:醫生曾試再插導管抽空氣不果
何憶述,醫生懷疑有空氣栓塞可能性後,首個動作是再為祁建立打藥渠道,「插咗另一條中央喉管係大髀到,方便落藥」,同時打一條類似洗血喉進內,以嘗試抽出空氣,「條喉打到,但嘗試過無任何嘢抽到出嚟。」
何供稱,他每約 1 至 2 個月就拔 1 至 2 條中央喉管,「但坦白講,呢條用嚟洗血喉管,係我抆過入面相對少好多」,又指印象中無人叫他看拔喉指引,也不確定當時沒採正確姿勢「頭低腳高」拔喉,是因沒人教過,還是自己不記得,「通常啲 procedures,有時係護士圈子係咁,話自己做過 1、2 次,啲人就放心你去做。」他事發後已知不論哪種類型喉管都屬中央喉管,均應採「頭低腳高方式拔喉。」
瑪麗醫院部門運作經理余健業則供稱,何諾晞雖未接受駁管相關專科訓練,但有受入職培訓,當中包括拔喉,一般拔喉時,護士都會叫病人閉氣。
搶救醫生:抽空氣不果不代表內無空氣
有份搶救祁的深切治療部醫生劉利山供稱,當時超聲波影像見祁右心房有大量氣泡,意味內有大量空氣,臨床診斷空氣栓塞與採不當姿勢拔喉有關,「正常如果訓平嚟拔,(風險)真係唔高」。惟因事出突然及危急,影像沒留底。另一深切治療部醫生楊抗則指,當時無對空氣栓塞診斷提出強烈反對。
劉利山續稱,他曾試插導管在祁大髀抽出空氣但不成功,但強調抽不出不等於無空氣在內,被問及為何不直接再插導管在右頸抽空氣,劉稱因該位置稍早前才拔出導管,一般不會短期內再插同樣位置。
死者祁枝(終年 83 歲,退休的士司機),2016 年 5 月19 日入瑪麗醫院做術後檢查,負責入院女護士鄧楚翹疑未做妥跌倒風險評估,致祁枝在院方未增添防跌保障下即晚跌倒,其後須緊急做髖關節手術。同月 27 日祁翁因心肌梗塞入深切治療部,並駁上「三腔血液透析導管」,期間男護士何諾晞沒採正確「頭低腳高」姿勢拔除導管,疑因此致血管空氣栓塞,心臟一度停頓約 5 分鐘,3 日後不治。死因研訊由死因裁判官何俊堯審理,設 4 男 1 女陪審團。
案件編號:CCDI-303/2016(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