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南昌街組合社會房屋項目

在北京多次表明關注本港房屋問題下,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創新高。政府今午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 2021 年周年進度報告》,披露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推算達 127,100 戶,較去年增加 5,100 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被問如何「告別劏房」時,僅重申最根本做法仍是覓地、造地和建屋。至於未來 10 年總房屋目標,續維持 43 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七三比。

圖中的劏房小於 100 呎,加上抽氣房已經壞掉,夏天非常翳侷,但為了省電,住戶甚少開冷氣,主要靠風扇散熱 (圖片來源:PW/香港樂施會)

政府今日交代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數據,其中用作推算未來十年的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的指標之一、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數量,估算已升至 127,100 戶,較去年增加 5,100 戶,再創歷年新高。其中居於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有 92,200 戶,居於屬臨時構築物的單位的住戶有 22,100 戶,居於非住宅大廈有 7,000 戶,與其他住戶共用單位有 5,800 戶。

有記者提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稱希望香港告別劏房,詢問當局會否應坊間意見,引入告別劏房路線圖,以及針對居住環境欠佳住戶有何具體措施。陳帆回應指,所有短時間所做的措施僅是紓緩,屬過渡性安排。

有記者提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稱希望香港告別劏房,詢問當局會否應坊間意見,引入告別劏房路線圖,以及針對居住環境欠佳住戶有何具體措施。陳帆回應指,所有短時間所做的措施僅是紓緩,屬過渡性安排,「喺無一個方法嘅時候找方法,喺借來嘅時間、空間,建造適切啲嘅居所,俾住喺不適切居所嘅家庭暫住,讓佢哋過渡」。他重申,最根本做法仍是覓更多土地、加快造地和建屋,盡快讓更多房屋落成,才是長遠解決居住問題的方案。

資料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公私營房屋比例亦維持七三比

陳帆在會上又交代,今年推算未來 10 年 (2022/23 至 2031/32 年度)的總房屋需求為 422,800 個單位,總房屋目標則維持在 43 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亦維持七三比,即公營單位有 30.1萬個,私人單位則有 12.9 萬個,數字與去年相若。

公營房屋上,公屋和居屋供應比例同為七三比,公屋單位為 21 萬個,9.1 萬個則為居屋等其他資助房屋單位。當局亦覓得 350 公頃,以在 2022/23 至 31/32 年度間提供 33 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有 84 公頃土地的公營房屋單位預計可在首五年落成。

資料圖片,來源:Jimmy Chan @ Pexels

被問到公營房屋供應上,前 5 年的單位數目較後 5 年為少,,陳解釋每年公營房屋供應並非一個平均數,每年都不相同,要視乎土地何時可動工,動工過程有否挑戰,當局會盡量壓縮建造過程。

他又承認,部分過渡性房屋居住年期相對較短,但一般透過非政府機構協調,都可順利解決到。他指現時有 2,000 個單位營運,明年中有 4,000 個單位落成,後年中再多 1 萬個單位落成啟用,將可連成網絡,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包括擴大社會資本而增加收入。

至於年內私人住宅單位價格仍然高企,陳帆表示,樓價水平涉及一籃子因素,包括供應、資金流動、市民負擔能力。他提醒,是否買樓屬個人選擇,但當下經濟不穩定,市民應量力而為。當局會加快房屋土地和公營房屋供應,同時透過賣地、市建局、港鐵物業招標等提供足夠土地資,滿足市場需要。

而日前新世界提出私人資助房屋項目,陳帆指暫收到一個發展商提出「私人居屋」計劃,若有其他發展商或企業有興趣,亦歡迎聯絡他。據當局了解,發展商考慮依循現有居屋條款推出,但當局會視為項目為私營房屋單位,就地價進行探討時會視為資助出售房屋。

陳帆指,政府歡迎有關建議,又稱在香港房屋供應緊張時,任何有助增加供應,對市民都是好處。他表示,政府與任何機構討論和探討方案時,一般不會對外公佈;直到有確定的協議時,就會適時向公眾交代。至於會否重推私人參建居屋,陳稱以往做法有其不足之處,但若有發展商希望參建居屋,可參與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