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鳳翎】

隨著屯馬線通車,老區如土瓜灣、九龍城也成為了港鐵沿線的區域。對於活在地鐵站生活圈的市民來說,新蒲崗可能仍然是個概念依稀的名字,也因為沒有「新蒲崗站」,新蒲崗仍是一個很低調的傳統社區,保留了一份沉著生活的氣息。從《樹心邊.新蒲崗》的書名也可猜到一二,書中除了書寫社區,也寫樹木。這是一本作品合集,分為三章,分別有不同作家書寫以樹作為聯想的小說,也有關於社區回憶的散文,以及街坊訪問。出版計劃的源起,是期望結合植物與社區,以植物寫新蒲崗,期望啟發讀者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新蒲崗的記憶

作者之一的唐睿,小時候住在鑽石山木屋區,他形容木屋區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是沒有超級市場和銀行。他記憶中,當家裏有要事要辦,例如陪父母到銀行打簿,便會跟家人到新蒲崗。新式超市場剛興起時,報紙常常有減價券,他與家人便會剪下來,一起到新蒲崗的超市,把一包二包的即食麵或糧油扛回家。

在街坊訪問中,也有不少受訪者和他一樣,本身並不是住在新蒲崗。他們有些住在慈雲山,有些來自彩虹邨,然而因為上學或上班的需要而與新蒲崗結緣。唐睿形容,新蒲崗有如黃大仙區的「downtown」,也就是市中心,是附近區域娛樂消遣很重要的地方。

石栗、高山榕與波波樹

《樹心邊.新蒲崗》以樹入題,邀請香港不同作家進行社區文學創作。黃怡寫石栗,她說,石栗是很常見的行道樹。原來作為行道樹,也有很多要求,他們不能很霸道,果子要輕,不能掉下來傷到人。石栗就是一棵合格又相當不顯眼的樹,而他們的種子切開卻有類似蠟的物質可以燃點,因此英文名又叫做candlenut,這種性格,已活像一個小說人物。

唐睿寫顯慶街的高山榕,在沒有手提電話的年代,樹曾經是重要的約定標記。寫作的時候,恰好他常常回到新蒲崗,記起很多童年往事。例如他小時候,總是在周末才到新蒲崗,會在一個名為「遊樂場」但沒有設施的空地,看到很多中年男人在看馬經,又記起小時候常去的老式文具店,引發他的創作靈感。顯慶街遊樂場附近有一所投注站,於是唐睿就寫一對父子,爸爸在遊樂場「跑馬」,又會給兒子一元五毫,讓兒子去「潛卡」,大人小孩各自碰各自的運氣。父子二人黃昏便在這棵高山榕集合回家。這是一個跨越數十年,關於離散與重聚的故事。

陳慧寫短篇小說《T285》,以一棵樹作第一人稱,「我」被叫做波波樹、雀屎榕,又被叫做正榕,花了十年時間才認識自己的名字,最終得到一個編號T285。陳慧曾居於新蒲崗,她早在小說《拾香記》中,十個角色均均與新蒲崗的街道相映成趣,例如大有、相逢、三多、四海、五美、 六合等。唐睿說,他很喜歡香港傳統街道的名字。香港有兩類街道,一種反映殖民地色彩,另一類就是充滿民間願望與情懷,例如新蒲崗是工廠區,街道便取名大有,之後是雙喜、三祝、四美、五芳、六合、七寶、八達,琅琅上口。

只是,隨時代變遷,越長越高的樹,令老區的氛圍披上一份鄉愁。唐睿說,這些樹木讓他想起「天空之城」,在樹冠之上、或是樹根之下,或許曾經有過一個失落的文明。那個文明,會是昨日的香港嗎?

(本文原刊於星島日報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

---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