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逃犯孤女與電影
這是張藝謀給電影的「情書」,亦是他對文革時期的感慨,還有他對窮鄉僻壤的關懷,成為他的本色好戲之一。
在張藝謀青春成長的六七十年代,中國大陸因文革很少電影製作和放映,尤其在窮鄉僻壤,看電影是機會難逢的大事。雖然看來看去只是樣板戲和舊片,男女老幼都成為熱心影迷,好像久旱逢甘露。
《一秒鐘》的故事發生於沙漠市鎮,當天影劇院放映一部國產舊片,群眾擔櫈湧來,然而送片途中出事,可能無法放映,要千方百計「搶救」菲林。
劇情似乎簡單,其實不簡單。主要人物是逃犯、孤女和老放映員,構成微妙三角關係,由頭到尾帶來奇情、懸疑和驚險。還有強烈的寫實風味,以及蒼茫困境的悲情。
在黃沙大漠中,逃犯(張譯飾演)與孤女(劉浩存)陌路相逢,為了一盒電影菲林追逃爭奪,情景十分荒蕪又殘酷。一路追到市鎮,繼續窮追死纏,加上老放映員(范偉),這三人各懷心事,恩怨重重,都要搶菲林,救菲林。
逃犯是暴躁的「壞份子」,然而實為文革受害者,在戈壁沙漠勞改。他亡命逃走的原因,竟然是看電影!因為知道這次加映的新聞片中,有他久別愛女的短短鏡頭,而且他永遠不會再見到這女兒了。她在新聞片閃現的時間,就是片名《一秒鐘》。至於孤女搶菲林,是為了救護相依為命的小弟弟。
張藝謀拍過各式各樣電影,早已經常國際得獎和國內賣座,我認為他拍得最真切是窮鄉僻壤和文革傷痕,例如《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歸來》等。今次拍攝文革時期荒漠市鎮看電影的故事,就顯出真情實感。
張譯演落難逃犯,污糟辣撻而愛女情深,確是好戲之人。劉浩存演孤女亦蓬頭爛衫,像野孩子,而愛護弟弟,她越看越可憐可愛,是張藝謀擅長提拔女演員的最新一位。這兩個角色都有粗暴行為,片中還有其他人動粗追打,此乃殘酷時代與環境難以避免的。
最乾淨斯文的角色,是范偉飾演老放映員,被稱為「范電影」,大受群眾敬畏。他指揮群眾在影劇院清洗菲林,後來又在放映室擺出「大循環」菲林陣,都有妙趣。他被逃犯威迫時則笑臉奉承,顯出欺善怕惡的嘴臉,但始終好心,范偉活現出這角色的立體感。其實范偉在許鞍華的《第一爐香》演貪慕少艾的富商,演技也不簡單。
《一秒鐘》早已拍成,原定參加去年柏林影展,由於「技術問題」臨時取消,據說就因為觸及文革傷痕,要刪剪和補拍。去年尾獲准在內地公映,票房1.32億人元,以張藝謀的名氣不算賣座,文革荒漠爛衫戲也不大符合新世代的口味。
隨後張藝謀拍了大型抗日諜戰片《懸崖之上》,票房 11.9 億人元,可見他變化多端,拍了個人心意的《一秒鐘》後,再拍市場商業片毫無問題。張譯和劉浩存亦是《懸崖之上》其中兩個主力演員,劉浩存尤其扮靚又好打,很搶鏡頭。香港大半年前映了《懸崖之上》,先拍的《一秒鐘》反而遲至近日才上映。
各地不少導演拍過對電影的感情、對舊戲院的懷念,意大利片《星光伴我心 (Cinema Paradiso) 》就是名作。香港葉錦鴻的《半碌蔗》也有特色。
必須提提 1973 年西班牙名片《蜂巢精靈 ) (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 》,描述西班牙內戰佛朗哥奪權得勝,落敗的共和國一個傷兵逃匿在鄉鎮農倉,天真小女孩時時探望他。小女孩又着迷於流動影院放映的美國舊片《科學怪人》,把逃亡傷兵當作科學怪人。這是 Victor Erice 導演的經典之作。我看了《一秒鐘》拍逃犯、孤女和電影放映員後,不禁想起這部幾乎五十年前的優異影片。
至於《一秒鐘》內放映的國產舊片,是 1964 年抗美援朝戰爭片《英雄兒女》。現在大陸又大拍韓戰抗美援朝新片,《長津湖》狂收,將有續集。張藝謀拍《一秒鐘》時大概想不到,但選映《英雄兒女》,也可算先知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