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贊善里畫廊二十週年聯展中的攝影作品
中環10號贊善里畫廊最近舉辦二十週年聯展,展出44位來自國內及國際藝術家的作品,當中不乏攝影作品,包括史國瑞用暗箱攝影拍攝的維港景色,榮榮映里夫婦的三聯攝影作品、肖魯的行為藝術攝影作品《15槍……從1989到2003》以及蘇格蘭攝影師John Thomson在十九世紀拍攝的香港面貌。
史國瑞是中國著名針孔攝影家,剛開幕的M+博物館,藏有七件他的作品,可惜並沒收藏他拍攝西九龍及維港的作品《To See Hong Kong Island From Kowloon 15-16 July 2016》,這幅暗箱攝影(Camera Obscura)作品最近在10號贊善里畫廊舉辦的二十週年聯展中展出。
1990年,史國瑞入讀南京師範大學攝影系,開始系統地接觸各種攝影流派,雖然針孔攝影缺乏銳利、精準的構圖,但獨特的視覺效果卻深深吸引他。1998年開始,他放棄先進的攝影器材,專注投入針孔攝影及暗箱攝影的創作,甚至搭建幾米大的暗箱進行拍攝,將影像直接曝光到相紙。暗箱攝影讓他更了解置身其中的創作方式,而在漫長的曝光過程中,他的思緒也隨著時間沉澱得到抒發。他最大的作品長達八米,這對搭建暗箱及後期的沖洗製作,無疑都是很大的挑戰。
二十多年來,史國瑞曾在長城、珠穆朗瑪峰、長江以及紐約時代廣場等地方進行創作,2013年開始,他踏足香港考察及選址,數年間在維港兩岸、跑馬地、大館等地創作出多幅作品。在這幅拍攝西九龍的照片中,他身處環球貿易廣場(ICC)大樓Deutsche Bank會議室,將其改建成巨大的暗箱,在7月15日至16日期間捕捉維港兩岸的景色。
1989年2月5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中,藝術家肖魯在展覽現場向自己的裝置電話亭作品《對話》連開兩槍,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的一個重要時刻。事後,她與幫忙佈置作品的另一位藝術家唐宋被囚禁三天,也促成他們十多年的戀情。
約十五年後,她創作出另一件作品《15槍……從1989到2003》(15 Shots…From 1989 to 2003)。當時,畫家李松松(正是他當年為肖魯提供手槍)為她拍攝手握54式手槍的黑白數碼照片,照片裝裱後運至北京某靶場,肖魯用77式手槍先後向十五張照片開槍,子彈穿透玻璃及照片,在照片中她的額頭、臉龐及眼睛等位置留下槍眼痕跡,宣洩在《對話》作品後隱藏多年的壓力及情緒,藉此也告別他與唐宋近十五年的感情。
在肖魯的網站上,她如此為這幅作品解畫:愛,天知道。恨,地知道。無愛;無恨,鬼知道。我不善理論的闡釋,更無從談論藝術,我只知道真實地生活著。作為一件作品,其表現形式對我來說;它的存在只是一種內心需要。它可以是一幅畫,也可以是一首詩;或者說,它需要的是用一把槍……這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你在特定狀態下的心理走向。它不是用「藝術」這個詞所能解釋的,它是一種求生本能,是你的生命之所在。
蘇格蘭探險家、地誌學家John Thomson(1837-1921)是其中一位最早在香港拍攝的西方攝影師。生於愛丁堡的他,小學畢業後曾在一家光學儀器店做學徒,從中認識攝影的原理,同時就讀藝術夜校。1862年,25歲的他前往新加坡,探望在當地經營照相館的哥哥,從此以新加坡為基地,到處在亞洲各地遊歷,拍攝當地的歷史建築及風土人情,更是首位拍攝吳哥寺的西方攝影師。
1866年,他來到香港,在當時皇后大道中的商業銀行大廈開設照相館,除了用濕版攝影為人們拍攝肖像,閒暇時也喜歡拍攝香港的街頭面貌,中環畢打街的鐘樓、禮賓府、中式騎樓、帆船、轎夫、獅子山,為當時的香港留下珍貴的視覺紀錄,大概也可視為最早期的街拍。
1858年簽訂的《天津條約》,規定英國人及法國人可在中國內地自由遊歷和傳教。1870年底至1871年,他從香港前往中國東南部沿海拍攝,深深被內地的人文風貌吸引。回港後,他賣掉照相館,添置更多攝影材料(如玻璃版、顯影液),抬著木匣子相機、大量感光玻璃版及帳篷(黑房)重返中國內地拍攝,踏足廣州、潮州、廈門、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四川等地,還為攝政王奕訢、軍機大臣李鴻章等重要人物拍攝肖像,成為首位深入內地遊歷及拍攝的西方攝影師。1872年從上海回到香港後,他挑選1,200塊玻璃底版帶回英國,其餘的照片則賣給香港的行家。
John Thomson用十年時間在亞洲各地遊歷拍攝,照相機一直陪伴他的旅行,記錄沿途的所見所聞。 1872年回到英國後,他用大量時間整理照片,並出版五套關於中國的著作,包括《中國和中國人照片集》(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鏡頭前的舊中國》(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等。他是第一位在西方出版圖書介紹中國的攝影師,其著作大大擴闊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也使他名留青史。
Love The Dream
展期:即日起至 2022 年 1 月 2 日
地點:10號贊善里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