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催票 何以一再刷新下限?
官員催票,何以一再刷新下限?
急了、亂了。
為了催谷市民星期日投票,一眾特區政府官員近日洋相百出,一再刷新下限。
例如,在當日安排全港公共交通免費,然而傻仔都知,絕大部分票站都在選民住所附近,免費乘車對鼓勵投票效果極微,甚至有反效果,已經有不少人在構想當日免費乘車遊山玩水去也。
又例如,所有官員近日公開發言,無論所涉何事,最終都必定會扣到「星期日去投票」,早前創下紀錄的,是運房局陳帆出席電台節目,講述政府的「長遠房屋策略進度報告」,到節目最後主持詢問他有何補充,他帶點尷尬地,九唔搭八地,呼籲人去投票;最近刷新下限的,是商經局副局長陳百里,拋出必勝的「認同選舉制度要投票,唔認同選舉制度更要投票」的神邏輯。
再例如,康文署早前宣布,為配合選舉,香港仔圖書館投票日閉館,署方無解釋原因,估計是因為圖書館與票站所在的香港仔體育館在同一座市政大樓,可能、或者,是方便投票的人不用和去圖書館的人爭電梯?
連完全九唔搭八的消防處都要參一把,派出「任何人」宣傳催票。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問題,官員一再為催票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他們自己都應該知道,所作所為隨時有反效果,為甚麼?
可以留意,早在近一個月前,本地建制、官員如譚耀宗、劉兆佳以至曾鈺成,已為投票率做期望管理,「預言」投票率大概三成,身處本港的建制們心知肚明,無論如何吹奏選舉如何完善,佔選民逾半的民主派支持者,對投票必定是興趣缺缺,建制派支持者在競爭不足下,投票意欲亦高極有限,這是常識。
但另一邊廂,北京的口徑完全相反。
最關鍵是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選舉前兩星期,「一槌定音」,將投票率定義為「擁護一國兩制、希望香港愈來愈好的港人」「一定會」投票,投票不單是個人選票,「更是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心」。
在選前兩星期的北京權威定義:投票就是擁護一國兩制。
仆街了,一邊是明知投票率高極有限的本地下人,一邊是「我唔理」的北京主子,於是乎,一眾本地官員扭盡六壬、精銳盡出,甚至合理推斷是向所有下屬部門(如康文署、消防處)下令,凡是能催谷投票率的點子都給我拿出來!
大家都知,再做更多都不過是一盡人事,現在做的與其說是催票,不如說是交數,以備日後老闆問責,下屬可以呼冤,「嗱,我盡咗力㗎啦!」
於是,有免費搭車、有瘋狂呼籲、有一眾團體搖旗吶喊,不怕做錯、不怕做多,最怕無做。
也於是,林鄭月娥在夏寶龍主任下旨後一天,接受訪問時膽敢唱反調,說投票率不代表甚麼,人民滿意政府施政可能不投票云云。
這個訪問是在那裡做的?《環球時報》。那她這堆說話是說給誰聽的?總之就不是我和你,大概意思就是:
「我早就話咗個投票率唔會好高㗎啦」
那面對如此局面,香港人應該如何應對?
夏寶龍主任所指的希望香港愈來愈好的香港人,當然就應該投票啦,對不對。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