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式斜槓.攀登雪山】高山症足以致命 拆解症徵、預防方法與應對方法
【文:Eric & Maverick @ Weak Ends Here】
風險管理是成年人都要懂的事,我不是說投資理財,而是說攀登雪山,雪山充滿著不同危機,例如高山症、落石、冰隙、雪崩、低溫症和凍傷等,所以攀山前必需好好了解可能面對的風險,做好風險管理,否則一次意外,足以致命。
早前,我有幸跟對高山症有深入認識的物理治療師朱燦麟醫師診所學習高山症相關知識,所以這篇文章分享高山症的知識為主,而冰隙、低溫症和凍傷等知識在稍後的文章再詳述。高山症絕不罕見,每個人都有機會患上,就算是雪巴人,沒有充分準備和花時間適應,一樣會患上高山症。高海拔與高山症關係密切,而高海拔就分為四類,在不同海拔都有機會患上高山症,嚴重會死亡,所以身體有高山反應,必需認真對待,千萬不要隱瞞同行朋友。
- 第 1 類:海拔 1,500 米 – 3,500 米(High Altitude,高海拔)
- 第 2 類:海拔 3,500 米 – 5,500 米(Very High Altitude,非常高海拔)
- 第 3 類:海拔 5,500 米以上(Extreme High Altitude,極端高海拔)
- 第 4 類:海拔 8,000 米(Death Zone,死亡區域)
高山症徵狀出現,大多源於攀升得太高和太快,沒有充足時間讓身體適應高原氣壓,當然有些人適應得較快,有些人適應得較慢,甚至完全沒辦法適應,這取決於個人體質,而肥胖人士較易患上高山症,而高山症有很多種,比較常見有以下三類。
-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徵狀:頭痛、沒有食慾、噁心、嘔吐、疲倦、失眠等,若然徵狀輕微可以繼續旅程,但情況沒有好轉,就有機會惡化下去,最後可能會發展成腦水腫和肺水腫,此時就必須立即下山了。
- 高原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徵狀:它會出現急性高山症的所有徵狀外,還會包括不理性行為,例如定向障礙、幻覺和幻聽,有徵狀還好,最可怕是可以沒有任何高山症徵狀,所以隊友一定要觀察同行朋友精神狀況有沒有異常,例如精神恍惚、口齒不清、手腳失去協調等,如有異常必須爭取時間,立即下山,增加生存機會。
- 高原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徵狀:它擁有急性高山症的所有症狀外 ,還包括持續咳嗽、呼吸道發現泡沫、嚴重發紺和不理性行為等,通常高原肺水腫亦會併發腦水腫,嚴重引致死亡。
說完問題和徵狀,就要探討如何預防高山症和實行高山適應計劃:
- 每次攀升不超過 600 米,然後在低地睡覺適應,這種稱為 Climb High Sleep Low 計畫,若然你很了解自己身體,又有豐富高海拔攀山經驗,也可以攀升超過 800 米至 1,200 米,新手就最好穩健至上就不應超過 600 米了。
- 多喝水,補充水份,直至尿液清澈,也可以幫助高山適應。
- 在白天,多做點輕鬆活動比睡眠好,睡眠會令呼吸功能減弱,容易引發高山症徵狀。
- 良好體能,體能訓練未必會令你容易適應高山氣壓,但有良好體格可以令你有高山症的時候,仍有體能下撤。
最有效治療高山症的方法:
- 發現徵狀時立即下山,避免失去活動能力時才下山,減低風險,也不應依賴救援直升機服務,天氣惡劣時,直升機是不會來的。
- 服用藥物 Acetazolamide(Diamox)可以預防和減輕高山症徵狀,但不建議恆常使用,而且有些人不宜服食,所以出發高山前,詢問家庭醫生意見為妙。
- 坊間有些人會建議服食中藥「紅景天」,但其實在醫學界沒有足夠數據証明「紅景天」對高山病有幫助。
作者 Eric Wong
香港贊助登山家和極地攝影師,受 Mammut 贊助,2018 年成為第一位香港人不靠任何支援協作,獨攀技術型山峰 Ama Dablam,2019年在加拿大的探險船成為極地嚮導,作品和報導刊登於《National Geographic》和不同旅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