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電影《Blade Runner》、《Ghost in the Shell》、《Total Recall》、《The Matrix》劇照

【文:霸氣哥】

在小說、電影及動漫史上,科幻巨構無數,但有幾套作品,常被放在一起比較,甚至被認為互有關連,這幾套電影分別是《Blade Runner》、《Ghost in the Shell》、《Total Recall》及《The Matrix》。當中,《Blade Runner》及《Total Recall》均改編自科幻小說泰斗 Philip K Dick 作品,而據說,《Blade Runner》又啓發了士郎正宗的漫畫《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而押井守又將之改成動畫,隨後,Wachowskis 兄弟(現在是姊妹)又受《Ghost in the Shell》啓發,寫下了《The Matrix》劇本。當然,《Total Recall》亦似乎啓發了寺澤武一的《哥普拉》漫畫,更有趣的是,《Blade Runner》小說與 Stanley Kubrick 的《2001: A Space Odyssey》都在 1968 年面世,而 1968 年,不論在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又是全球反抗運動高峰。

所以,不難看出,這幾部作品之間,其實都有一個共同探討的主題:自我意識。那何謂自我意識?就是你開始記得自己的樣貌,自己的名字,開始記得時間與經歷,簡單來說,就是記憶。這就是《Blade Runner》電影版裡複製人的意識覺醒 (注意,此處對原著小說有顯著改動),戲裡終極複製人臨終前說了一串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對白,其實就是訴說著他異乎常人的「人生」經歷,那些建構自我身分的記憶,而同樣的意識,亦可見諸《2001: A Space Odyssey》裡的那部電腦 HAL。但《Total Recall》與《Ghost in the Shell》都提出了同樣的挑戰:假如,記憶都是被植入的?而《The Matrix》更進一步問:或者我們生來就活在一個虛擬世界?即是說,所有關於閣下的身份及記憶,都是不真實的。這就與 Plato 的「理念論」一脈相承:我們在現世看到的,都是假象。

然後,所有作品都進一步提示:倘若自我意識已經覺醒,那「脱離母體」似乎就事在必行。無論是複製/機械人脫離人類,又或是反過來人類脫離電腦/機械,那都是同一命題。但《The Matrix》再一次反問:如果上帝或命運就是「母體」,如果套用了 Nietzsche 的「永劫回歸」論,你是永遠擺脫不了命運播弄,而且每一世亦必重覆著同一劫,而你的所謂選擇亦早在意料中,你以為吃下「紅色藥丸」(如阿當夏娃吃下禁果) 就產生自我意識並「脫離母體」(離開上帝及伊甸園)?最後你又必會「回到母體」,一切就像似曾相識的 Déjà vu,而結果亦一樣……那又如何?(未看最新一集,但相信牽涉命題亦不遠,別忘了,Neo 已經有前六次救世經歷) 這就更提升了哲學層次的思辯:那是由自我意識引發的自由意志 vs 命運。假設自由意志是可選擇、可改變的,而命運則是不可改變的「母體」(本體論)。自由意志 vs 命運,是人類哲學的永恆課題。

如果再套用 Ridley Scott 另一套經典科幻系列《Prometheus》,那就是被創造者對創造者的反抗,就是異形對「工程師」的反抗(而在《Blade Runner》電影版,導演早已表達此思想),但《Matrix》似乎仍提出了「命運不可抗」的思辯。首先,我們如何更深入理解這「永劫回歸」?有趣地,竟可在港產片裡找到異曲同工的提示,在劉鎮偉的《西遊記之月光寶盒》,至尊寶不斷穿梭時空,回到過去,試圖扭轉歷史,仍救不了白晶晶自刎 (猶如 Neo 前五次救世),雖最後成功阻止了,又反令自己回到五百年前,重新發現自己孫悟空真身,並開展了另一故事……當然,今日我們看過《Avengers》系列,終於明白兩集故事,「前後五百年」不一定是線性連繫,甚至可以是割裂的平行宇宙,但至尊寶本人經歷仍是線性的,他戴上金剛箍,對自己孫悟空真身的覺醒,以至以後一切痛苦,猶如 Neo 吞下紅色藥丸之後經歷的一切 (與一眾雄性動物踏長路取西經,猶如為反抗電腦程式統治與一眾男人長期困於飛船的「真實世界」吃糊狀物),而他們最後命運,亦是不斷地失去愛人……

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命運。若將「永劫回歸」套用在愛情,相信更易令人明白,有一類人,即使情路多舛,卻竟一如既往地選擇同一類情人……這就往往跟原生家庭的父母有莫大關連。(這裡父或母皆可被視作「本體」,針對不同性別而言) 無論選擇的伴侶與父或母同一類型或完全相反,其實仍逃不過父母的影響,因為就算選擇完全相反類型其實亦排斥了其餘更多可能的選項,而且,再多給一次機會「選擇」,仍會如此……即是「家庭鑄造性格,性格注定命運」,所以,家庭=命運。我們本以為可以自由意志對抗或脫離「本體」,即使我們覺得只需選擇完全相反類型,但最後仍得依據/受制於「本體」的影響。所謂「愛情的選擇」,實際是既有「選擇」,卻仍「選擇」脫離不了「本體」的一種悖論。

若再套用於歷史與社會,對比現在某大國人民的狀況,甚至全世界人民對某些大國科技的普遍應用,即是說你以為享有了所謂「自由世界」的「自由意志選擇」,但你的選項實際仍被某些大國及其企業嚴重地限制了,所以這裡的「自由意志」是假的,背後仍受「本體/母體」操控。注意,這裡的「本體/母體」亦非上文所述的命運,也只是一些大國以謊言編造出來成為命運本體的替代品,例如當中某大國對國民宣稱:「國家」的命運就是你的命運,對其國民而言,「國家民族」就是「至高無上終極母體」(當然也是人為謊言)。而歷史上,這種狀況已重覆了無數次,世上無數人卻仍對操控甘之如飴,即使過去每每有人因政治、族群、種族、文化、宗教、階級、性別、性取向等等原因產生「自我意識」覺醒而進行反抗,當中有成功亦有失敗,但每隔一段時間,支配與操控亦會捲土重來,這就是人類真正命運本體。那麼 Nietzsche 的「永劫回歸」是否代表人類終局命運的悲觀論定?Nietzsche 真正意思卻似乎是:當知道人生一切大大小小劫難必定永恆地原原本本輪迴重覆著,苦海根本沒「彼岸」,而你卻無怨無悔甘願重新承擔,這才叫真正的實現了「自我意識」。在他的詞彙裡這叫作「超人意志」,當然他對「超人意志」有更多其他涵義。

而 Camus 又從另一角度作出闡述:「我反抗,故我們存在。」這世上一切本是無盡荒謬,我們生下來必須先接受這荒謬,這就是真正命運,不能原諒的是世上總有些人以各種假象或假論述,不管是政治、宗教或其他包裝,來試圖為你強灌某些積極意義,製造「假母體/本體」、「偽命運」,並以此來蒙蔽及操控你,此時你就必須反抗。若支配、操控、逼迫及蒙蔽不斷重來,你就必須不斷反抗,這才是你人生的真正意義,只有反抗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意識」。那為什麼要說「故我們存在」?因為當一個人開始反抗,其他人亦會見証「自我意識」的實現,從而啟發他們的覺醒,大家也就彼此聯結,成了「自由意志」共同體,作出永恆的集體反抗。

所以,真正的命運本體也許不能抗逆,你必須接受而且不斷承擔,但真正要反抗的,是成形於現世而且強行灌輸的假命運、假本體、假母體、假論述、假意義……而且,如果他們不斷重來,當你感覺你已經成為被支配、被操控、被逼迫及被蒙蔽者,你就必須不斷反抗,且不論成敗。要留意,壓逼者與被壓逼者身分,其實也跟隨著時代,不斷互換,又或演化。例如某些宗教、政治或立國理念,曾經宣稱要「解放人類思維」,但隨年月增長,亦成壓逼人類「自我意識」與「自由意志」的一員,所以,必須時時警惕,時時準備反抗,不要落入圈套。這才是「自我意識」與「自由意志」的終極體現。

今天,當人類進入廿一紀上半葉中段,當人工智能在不斷自我進化,當進行大數據的人在極力向我們描繪一個更方便、更安全的未來,而我們亦開始積極進入另一個「元宇宙」,這幾部劃時代的科幻巨構,以及背後一切哲學思辯,又有沒有為你重新帶來一點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