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 — 結束內戰迫使國共合作的政變
【文:Gunslinger 不曾遠去的硝煙】
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之間有不少恩怨情仇,時而合作,時而敵對。自孫中山去世,蔣介石執政後,聯俄容共的政策不復在,兩黨的對抗使中國陷入第一次國共內戰。然而,這場內戰,卻因 75 年前一場由本屬第三勢力的將軍發動的政變,而暫告一段落。
被迫的剿共司令
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及楊虎城,分別統領東北軍及西北軍,於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任職。陝西靖國軍出身的楊虎城曾響應孫中山的護法號召,在國民革命軍有相當地位,而張學良卻是曾經割據一方的奉系軍閥兼北洋軍政府最後一位北洋政府領導人張作霖之子,曾經聽命北洋政府與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對抗,要到其父於 1928 年 6 月 4 日在京奉鐵路的火車上被日本關東軍特務炸死後,才歸順國民政府,使中國正式統一。兩人由於對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立下重要功勞,故被重用管理各自的根據地,直到九一八事變東北被日本統治後,才一同駐紮西北。雖然,兩人對蔣介石剿共的立場已有微言,但仍被安排處理西北的剿共任務。
事變前的反蔣立場
早在西安事變前,兩人已有反對蔣介石的跡象,楊虎城於 1927 年曾申請率部加入共產黨及紅軍,表示想做「第二個賀龍」,但未被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只能於 1929 年歸順蔣介石以脫離馮玉祥,然而仍暗地反對蔣介石,與中共暗通款曲。張學良雖然曾於 1929 年代表蔣介石反對蘇聯對連接滿洲里與綏芬河的中東鐵路(即昔日的東清鐵路)的控制權,並與中共及蘇共處於對立面,但對蔣介石「壤外必先安內」的主張有所不滿,不願再讓蔣介石把其部隊調到遠方,其對日本暗殺其父並奪取其東北地盤的行為深感不滿,於是自 1935 年後一改其剿共立場,秘密與打響抗日旗號的中共聯絡,甚至支持中共實行聯省自治,希望籌組西北大聯合。於是,兩人與中共多番密會,並在多番向蔣介石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不果後,決定趁蔣介石 1936 年 12 月來西安會見東北軍及西北軍將領部署剿共新戰略時,以兵諫的方式迫蔣介石與中共合作抗日。
起兵作反
在政變爆發前,張楊兩人仍多番於華清池遊說蔣介石與中共合作,同時中共發動西安一萬學生趁北平學生抗日遊行「一二九運動」一周年之際遊行請願要求蔣介石主力抗日。蔣介石一如所料,堅持剿共,並決定要於 12 月 12 日公佈軍事計劃,張楊兩人勢必被調走去東南剿共,遠離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兩人決定帶領東北軍衛隊,攻進蔣介石下塌的華清池,擊潰蔣介石的衛隊捉拿蔣介石。蔣介石一度在侍衛協助下翻過圍牆逃至附近的驪山山洞,但仍被活捉帶回西安綏靖公署總部新城大樓內。其他一眾聽命蔣介石的將領官員如陳誠等人則於西京招待所被楊虎城的第十七軍扣押,陳誠的住所更被掃射。蔣介石被捉後,張楊兩人便向全國發出通電,要求停止內戰及改組南京國民政府,釋放一切政治犯及開放集會結社自由,執行孫中山的精神,並召開救國會議全力抗日。
主戰與主和派的營救方案角力
時任軍政部長何應欽及一眾右派官員將領認為應當起兵討伐張楊兩人,擁戴蔣介石的三民主義力行社書記長鄧文儀更認為要動用陸空兵力全面包圍西安,以免蔣介石被送去新疆或蘇聯。只是,一眾官員及將領仍對營救方案爭持不下,不少握有重兵的昔日軍閥如閻石山仍認為應再觀望事態發展再行動,故只決定要嚴辦張學良背叛黨國的行為及由何應欽指揮軍隊,先穩定全國局勢。在張學良的要求下,蔣介石之妻宋美齡請來曾任張學良秘書及時任蔣介石私人顧問的英籍澳洲人端納(William Henry Donald)前赴西安與蔣介石談判。當何應欽組兵準備攻伐時,宋美齡與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的孔祥熙(宋美齡之姊夫)仍主張和平解決事態,蔣介石為免使事態轉差,即便堅拒張學良的要求,仍叫停何應欽的進軍。身為中央委員的中國銀行董事長宋子文(宋美齡之兄)最初被拒前去西安談判,但最後仍獲准以私人身份於 12 月 20 日抵達西安,確認蔣介石安全。宋美齡後來也決定前赴西安,一同談判,只為和平解決事態,避免陷入新一輪內戰使日本有機可乘。代表中共的周恩來此時也身處西安,雖然向宋美齡聲稱中共沒有參與兵諫,只是主張和平解決事變,實行國共合作,但在 12 月 23 日於張公館正式談判時仍詞在張楊陣營參與談判。
正式和談
宋美齡與宋子文在會議中,代表蔣介石接受停止剿共合作抗日的條件,中共方面也相應尊蔣介石為全國領袖,理論上受蔣介石指揮。幾經談判,張學良及楊虎城終於同意於 12 月 25 日聖誕節釋放蔣介石,並繼續尊其為領袖,相應地他們在陪同蔣介石宋美齡到機場時得到蔣介石「以領袖的人格」保證會停止內戰集中國力抗日,並改組政府,釋放上海的政治犯,並讓張楊二人負責西北各省的軍政。隨着蔣介石的飛機於 12 月 26 日降落南京,整起西安事變正式落幕。張學良也前往南京,表示自己願意接受制裁,被南京方面逮捕。
停戰與中共崛起
雖然,第一次國共內戰隨着這場政變告一段落,但國共之間仍一直有不少摩擦,要去到抗日戰爭於 1937 年全面爆發才有明顯的合作,但戰爭一結束,兩黨仍回復內戰狀態。張學良及楊虎城未有如蔣介石所承諾般,得到西北的軍政大權,而是被交付軍事法庭審判,只是他們得到蔣介石的特赦未有因叛國而被處決,只是被軟禁。然而,楊虎城最終在 1949 年蔣介石撤退台灣前被處決,張學良則被送往台灣繼續軟禁,直到 1961 年才重獲自由。中共成為了整起政變最大贏家,雖然名義上歸蔣介石領導,紅軍被編成八路軍及新四軍,但實際上仍只由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指揮,並趁抗日戰爭時累積實力,最終於抗日戰爭後發展成足以與國民黨抗衡的武裝力量,最後更擊敗國民黨奪得中國大陸的統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