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打科興後中風 被評為「與疫苗無關」申保障基金遭拒 民主黨斥評估欠透明
一名 65 歲女士,今年 8 月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翌日出現頭痛、無法辨別方向等小中風的徵狀。6 日後中風,醫生即將個案呈報為疫苗接種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但申請疫苗保障基金時,才知悉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將事件評估為與接種疫苗無關,最終申請被拒。
協助事主的民主黨團隊兩度向衞生署及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了解評估的流程及程
外判清潔工針後中風左半身不遂 經保險公司通知事件與接種疫苗無關
現年 65 歲的鄧女士,原本是康文署外判清潔工,沒有長期病患,不煙不酒。年初有少許不適,醫生說她有輕微高血壓的情況,但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今年 3 月,她原本預約接種科興疫苗,但因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最終未有接種。但及至 8 月,其公司要求所有員工接種疫苗,9 月 1 日起未有接種者需要自費檢測。受到家人、同事及上司的壓力,鄧女士最終於 8 月 13 日,在女兒陪同下,接種首劑科興疫苗。
不過事主翌日出現頭痛,辨別不到方向等小中風症狀,當時家人不以為意,鄧女士亦認為休息過後有好轉,故未有求醫。但事隔 6 日,女兒李小姐回家時,發現她跌坐在地,有嘴歪,手舉不起等中風徵狀,故馬上叫救護車,將母親送往仁濟醫院診治。
醫院翌日將鄧女士的個案向衞生署呈報為疫苗接種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可是一家人苦候兩個月,仍未知個案進度,女兒李小姐遂向民主黨袁海文求助。由於食衞局已委任 AXA 安盛作為疫苗保障基金管理人,團隊 10 月 底先為其母向 AXA 安盛申請基金,但 11 月 中 AXA 安盛回覆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結果認為事件與接種疫苗無關,所以鄧女士的申請遭到拒絕。
事主後悔打針 女兒:怪自己搞到媽媽咁
事主鄧女士中風後左半身癱瘓,左手舉不起、手指動不了,左邊臉會痛,晚上無法入眠。醫生診斷這是長久傷害,雖然經針灸等治療,病情有慢慢好轉,但鄧女士現時出入需以輪椅代步、需要女兒貼身照顧、每日需服用止痛藥、薄血丸及高血壓藥等,說話仍模糊不清,哭訴的大部分時間均需由女兒傳譯。
她說以往「成個公園咁大」都由其清潔,身體很健康,會打羽毛球,現在「甚麼都沒有了」。鄧女士中風後情緒十分低落,又責怪家人叫她去打針。女兒李小姐稱,「我哋都會失眠,怪自己搞到媽媽咁樣」。李小姐說,自母親中風以來,共花費約十萬元,積蓄已用得「七七八八」。加上她現時辭去工作全職照顧母親,開支主要靠積蓄及仍有工作的妹妹。
李小姐說,本來對政府很有信心才接種疫苗,相信中國才接種科興,坦言見到母親的狀況也不敢接種疫苗,至今亦仍未接種。她現時只想政府交待母親的個案為何與疫苗無關。
袁海文質疑當局「刻意將風險縮細」 政府及專家委員會極不透明
協助他們的袁海文指,衞生署只經 AXA 稱個案與疫苗接種「沒關係」,但又未曾解釋,「只會令病人家屬好鬱」。他指,一般接獲的求助個案,衞生署及專家委員會均不會直接聯繫他們,需要在申請保障基金時,才會經保險公司知悉結果。就此個案,袁海文曾兩度去信衞生署及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請對方解答如何根據「世衛算法流程」的因果關係,得出鄧女士的情況與接種疫苗無關的結論,但衞生署兩度僅回覆「已交由專家委員會按世衛的評估算法作評估」作結,
袁海文認同整體上接種疫苗是「效益大於風險」,但有關潛在「風險」於官方的宣傳上卻似乎被低估甚至忽略,質疑當局是否「刻意將風險縮細」。他批評政府及專家委員會的處理極不透明,違背世衛「應當向患者及其親屬提供信息並加以確認」的指引,影響病人及其家屬再接種疫苗的信心。
保障基金申請概覽:595 申請 87獲批 平均每人獲 12 萬
據保障基金申請概覽數字,截至上月 23 日,政府共為市民接種約 930 萬劑疫苗,而保障基金共接獲 595 宗的申請,當中有 20 宗屬死亡個案。專家委員會已完成 377 宗個案的因果關係評估,其中 227 宗評定為「與免疫接種因果關係一致」或「不確定」,150 宗評定為「與所接種疫苗無關」或「不可分類」。當中,未有死亡個案獲批保障金,87 宗獲批保障金的個案中,多涉及速發嚴重過敏反應、貝爾面癱、心肌炎式心包炎、多形性紅斑等個案,合共發放逾千萬元,平均每人獲近 12 萬賠償。
《立場》已向衞生署查詢,專家委員會一般評估個案需時、 會如何基於「世衛算法流程」作評估、及完成評估個案完成後,會否通知個案及家屬有關報告內容,現時尚待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