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utv片段截圖

ViuTV 節目《全民造星 IV 》總決賽於聖誕夜落幕,Marf(邱彥筒)大熱贏得冠軍, Gao(沈貞巧)及許軼(Day)則分列亞軍及季軍,賽前 ViuTV 已宣布,節目三甲將直入女團,換言之 Marf、Gao、Day 已率先躋身新女團。主持強尼在台上表示,女團名單將於明年一月公布。

無論如何,一隊香港新女團誕生在即。

《全民造星 IV》決賽頭十:

1. Marf(評審:20分 / 民選:20分)
2. Gao(評審:19分 / 民選:18分)
3. Day(評審:17分 / 民選:19分)
4. 芯駖(評審:16分 / 民選:17分)
5. Win Win(評審:18分 / 民選:14分)
6. So Ching(評審:12分 / 民選:16分)
7. Winka(評審:15分 / 民選:10分)
8. Candy(評審:10分 / 民選:13分)
9. CK(評審:15分 / 民選:6分)
10. Ivy So(評審:5分 / 民選:15分)、暐翹(評審:11分 / 民選:9分)

據女團經理人戴穎(阿 Wing )在 20 強記者會所講,女團人數未定,但理想是 10 人以內,預計明年初成軍。《造星》三甲直入女團,其餘名額則會優先考慮晉身 20 強的參賽者,觀乎男團 MIRROR 的組成,今屆被淘汰的人似乎亦有機會「復活」入團。

Marf(圖片來源:ViuTV 直播截圖)

《全民造星》來到第四季,跟首兩季只限男參加者及第三季參加者不分性別但要有表演經驗不同,本季只限女性參加。而與首季節目僅稱要「塑造新一代男偶像」相比,擺明車馬要「培育新一代港產女子偶像組合」的這一季《造星》,注定是目標最明確的一屆。

可能正因為節目目標極其明確,這季節目觀眾就比賽勝負、選手 in/out 的討論,也似乎比以往激烈得多。由第一圈的「阿妹」被淘汰(而 39 歲的 Ling「復活」晉級),到第二、第三輪 Ash、燒賣、咖哩、Sica 被 foul(但方方留下)……坊間在猛烈抨擊 B 組導師梁祖堯的選擇之時,亦經常以自身對女團的想像為依據 — 例如「39 歲咁大年紀點做女團呀?」「B 組成日都做戲,邊有女團會做戲架?」

來到萬眾期待的總決賽,早在賽果出現之前,不少網民已有女團心水名單,就女團成員應有的年紀、外貌、才藝逐一訂出準則。到底香港人期待明年見到怎樣的女團?不妨先從一些曾受港人追捧日韓女團開始,了解大眾對女團的印象與想像。

Day(圖片來源:ViuTV 直播截圖)

韓國女團才藝美貌屬基本

提到韓團女團,必然提起當地嚴謹的練習生制度。據三星經濟研究所在 2012 年出版的研究,K-POP 成功其中一個因素在於韓團能結合歌唱、舞蹈及美貌,在出道時已具競爭力。研究又提到,韓國藝人出道的歷程:通過選拔成為練習生,接受經紀公司提供的訓練,不止要學習歌、舞、音樂創作、練習樂器,亦要接受外語、品格及禮儀教育等。

而練習生受訓的時間數以年計,並要定期接受考試及評核,達不到水平的人會遭到淘汰。有韓國練習生中介曾在訪問提過,很多練習生受訓 7 年仍無法出道,要不放棄、要不再等機會,3 年之後又 3 年, 3 年之後再 3 年,前後花 10 年等待的人大有人在。

早前在 Netflix 推出的音樂紀錄片《BLACKPINK: Light Up the Sky》,亦揭示了被譽為「K-POP」女王的 Blackpink ,原定有 9 位預備團員,但淘汰到最後,能成功以 Blackpink 女團成員身份出道的人只有 4 個。這套既完整又殘酷的訓練系統,正是令韓國藝人出道時,就已經「準備好」的原因。

紀錄片《Blackpink: Light Up the Sky》宣傳圖片

日本女團著重親和

至於日本女團,同樣由招募、選拔開始,但她們並非以才藝掛帥。以 2006 年出道的 AKB48 為例,金牌製作人秋元康在創團時,開宗明義想她們成為「能見面的偶像」、而不是遙不可及、「離地」的偶像。

他後來受訪都提過, AKB48 能聚集大批粉絲,關鍵在於成員本身,「AKB48的成員都很平凡,她們是一群普通的女孩,僅此而已。」而台灣學者周偉航曾撰文分析,指「AKB 集團的起家哲學是找一些『還算正』但形態各異的女孩子,以對應市場需求。」

AKB48 成員大多以學生形象示人,對粉絲而言,她們是日常生活中會遇見的人,極具親和力。加上她們在秋葉原設有專屬劇場,劇場每日都有演出,由女團不同成員輪流參演。透過在劇場的恆常見面,粉絲自覺是陪伴女團成長的一員、見證對方成為更成熟及專業的藝人,甚至可以將自己的慾望、理想都投射到她們身上。

這種陪伴成長的模式令 AKB48 獲得成功,秋元康其後亦以同樣方式創立多隊 AKB48 的姐妹團,以及現時仍然當紅的「AKB48 官方對手」乃木坂 36。

2021 年 12 月 19 日,《全民造星 IV》總決賽記者會

香港女團離不開青春少艾?

香港又有沒有女團?不得不提千禧年代先後出道的 Twins 及 Cookies ,前者出道後隨即爆紅,在當年樂壇各個頒獎禮上,奪得多個新人獎及組合獎;而後者出道時,更是打住「港版 Morning 娘」的旗號,是香港首個 9 人女團。

兩者的共同點,似乎是青春路線。Twins 的出道作《明愛暗戀補習社》及第二主打歌《女校男生》,與 Cookies 的出道作《心急人上》(「油不是八十年代…」),MV 中她們扮演的都是期盼愛情的女學生。而往後出道的女團,如 Hotcha(2007 出道)、Super Girls(2010 出道) 、 As One(2012 出道)等,大多都是沿用這種青春路線,不然就是早年較多韓國女團選擇的性感路線。

《全民造星 IV》B 組(圖片來源:梁祖堯 FB)

香港人對女團的想像,或多或少建基於以往見過的女團。譬如在連登的討論中,女團成員要「靚得嚟又後生」的論調很常見,特別是年齡這項準則,連《造星 IV 》節目監製花姐、未來女團經理人阿 Wing 與導師梁祖堯、許廷鏗都曾在節目中就女團成員的年齡問題有過分歧。當花姐與阿 Wing 定出 16 至 25 歲的範圍,導師們則認為無必要設限,許廷鏗更回應「唔認為能力受歲數所限」。

但網上的討論,似乎較傾向兩位監製當時的想法,譬如在 20 強當中,年紀最大的參賽者是 35 歲的芯駖,有網民雖然認同她的實力,但仍然會說:「女團入團年齡最好18-23,訓練埋出道差唔多1-2年,發展至少5年。團員年齡差距唔好咁大,十年一個gap,會有代溝。」續建議芯駖「單飛」或另組「熟女團」。

《造星》評判卓韻芝亦曾在節目中直接問芯駖:「你都 35 歲,簽咗一個女團會係好長旅程,你諗唔諗住要結婚、生小朋友?你的事業會否跟私人生活有牴觸?」芯駖只淡定回答:「我暫時是單身的,因為我很喜歡表演,所以我會以表演為先。」

芯駖(圖片來源:ViuTV 直播截圖)

女團標準爭議豈止年齡?網上亦曾出現過一個投票,票選實力與樣貌之間,孰輕孰重。有趣的是投票下的留言,不止一個人提出「 why not both 」、「兩樣都要」,亦有人認為「樣貌是實力的一種」、甚至會形容「樣貌是入場券」。這種實力美貌兼備的要求,跟韓國女團非常相似。

不過,如同歷屆《造星》,觀眾收看節目,除了看演出,亦會見到由製作組剪輯的 backstory。這些故事呈現參賽者其他面向、參賽期間的變化等,令觀眾逐漸代入,覺得自己陪伴對方成長、很了解對方。這種陪伴、見證成長的關係,則與日本女團有類同之處。

《全民造星 IV》A 組(圖片來源:許廷鏗 FB)

《造星 IV》帶來改變?

這種「了解」甚或可以改變觀眾對參賽者的觀感,譬如晉身 20 強的暐翹,在參賽之初,她的粉紅色頭髮及中性打扮並不討喜,但是隨著節目播出更多集數,觀眾對她的觀感有明顯改變,由最初不太喜歡、後來「愈睇愈順眼」、 再認同她的才藝,轉為支持她。在 20 強記者會上,她在表演後亦向觀眾致謝:「多謝大家由唔鍾意我變鍾意我。」

節目可以改變觀眾對參賽者的觀感,但能否擴闊香港人對女團的想像呢?如果對女團的想像,是建基於日韓女團、及香港過往女團的青春、可愛、性感,那麼中性、甚或其他形象及路線有沒有機會被包攬其中呢?

明年誕生的女團,是一如香港人的既有想像、還是會嘗試突破,無不令人期待。

Win Win(圖片來源:ViuTV 直播截圖)

撰文|江麗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