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可能
五年前,2017 年 1 月,香港女歌手鄭欣宜踏上舞台,接受音樂獎項,戴上亡母也是女藝人肥肥的眼鏡,發表感言。
當晚,網上輿論一片聲討,「肥可以但唔該妳唔好話為身型感到自豪」「妳是星二代才可以上位」。旁觀這一切,我感覺這些攻擊,超越欣宜自身。
不久,英國文化研究理論學者逝世。他有份提出的「凝視理論」,即女性作為悅目的欣賞之物,雖然已過了半世紀,但我們仍逃不開這種觀點。
我到圖書館借了書,閉門寫作,文章刊出時,在網絡廣傳,支持的,批評的聲音四起,連在內地及台灣,欣宜即使不廣為觀眾認知,文章都傳得起勁。
「哦,原來,肥胖身型被欺凌,對不同地方的女性,都能產生跨地域共鳴。」
五年過去,又是冬季的日子。欣宜多首金曲攀上流行榜首位,她更問鼎受歡迎女歌手寶座。「Joyce 我好中意妳!好欣賞妳!」欣宜的商業活動做不停,觀眾都愛看她。
當日對欣宜那種咬牙切齒的不喜愛,今日竟變成過去,欣宜還是那個體型胖的女性,昂首闊步。
這篇「欣宜高調肥捱轟」的文章,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實在是我最喜愛的文章之一。
這陣子,香港一大班女孩子,每個晚上在電視台上被評頭品足。
大受歡迎的男團 Mirror,來自數年前的選秀節目《全民造星》,今季終於輪到全女班參加,電視台還開宗明義說,要把她們捧成女團。
96 位女孩子,半年馬不停蹄又唱又跳又演出,網民每晚就發表其評語。
頒獎嘉賓是選美出身的冠軍李嘉欣,由她把獎座送出,很有意味。
我們告別選美,奔向另一種女性的定位。
女團是甚麼?半年的比賽,濃縮成兩個月真人騷節目。
誰是悅目的女性?太男性化?太老?女藝人的商業回報,及得上男藝人嗎?
我們談論女團,其實是在談論自身。
看《造星》的老手都知道,總決賽總是不好看,最好看的,是那數十小時的節目,我們看到,女孩們如何挫敗,淘汰,又復活。
女性的婚姻育兒狀況,女性的年齡限制,女性的性別氣質,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節目裡都出現了。
我懷着朝聖般的心態,每晚追看,「支持女孩就是支持自己」,我看男藝人的時候,沒有這種共鳴共生的感覺。
今日,欣宜終於有空間演活自己,希望觀眾們都能夠給舞台上的女孩們一個機會,也給平凡女生們一個機會,看到女性的更多可能性。
延伸閱讀:
《明報》〈什麼人訪問什麼人:MIRROR 之後,迎來的是 Flower,還是 Women’s Power?〉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