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篇幅很小,個人也很喜歡這種作者很快把重點說一說的論述結構。如果看了許多另類事實、假訊息、資訊戰的報導、研究書刊,覺得好像哪裡搔不到癢處,那麼這本小書說不定會中。

作為指稱別人的說法似是而非,放屁根本直接到不行,單刀直入沒在客氣。但放屁終究跟說謊不同,而問題就在不同處。記得那位喜歡編故事的李大教授,似乎就說過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視之類;論述這個主體的路數也類似:真實的反面並非說謊,更可能是放屁。

這個假說作者用了挺大的篇幅說明,給翻譯翻譯就是如果真實對應了一個具體的事實,那麼說謊就是基於知道這個事實,並且提供一個完全不同的說法。也就是說謊的人很知道自己在說謊,他也清楚真實是啥,只是為了種種因素沒有表述這個對應事實的描述。

那放屁呢?放屁就是既真也假,而且不是那種在黑白之間執兩用中的灰色,更不是你說他是黑,倒相對為白的那種情況。而是一種隨時改變立場,非常丞相的一種作法。一起風,就四面八方倒。主要的特點在於一點也不在意真實為何,一種黑事實、白事實,能得到利益的就是好事實的行徑。

針對放屁所帶來的危害,作者分析,全不重視事實比說謊還麻煩。畢竟說謊還知道事實是啥,並且主張一個違反事實的說法。但放屁就不是這麼回事,他有時候說的是真的,有時候是假的。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捷思法在這種條件下完全無法運作,聽話者被迫逐一判斷真偽,並且嚴重破壞溝通間的信任:也就是相信對方說的內容,往往指向真實。

更麻煩的是,說謊通常帶有某些道德責難,但放屁不盡然。其中一個理由是多數人相信也以為自己有辦法分辨,也就完全不認為自己可能是潛在受害者。另外,似是而非就是有時候是指向真實,以至於不是全錯而可批判性在正確程度上略高於說謊。而這些心態也導致了多數人不願意正視放屁帶來的危害,使得討論既不充分,也難引起共鳴。

信任崩壞帶來的危機是溝通的成本大幅提升,而這一旦成為社會氛圍,大家就更容易開始高談闊論許多根本沒有深入了解的議題。並不是說討論不好,而是基於偏見、部分事實的討論,有時無助於問題解決或共識凝聚。屁話多了之後,就是各種有味道的熱風聚集,本來香的,混一混都臭了。

透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很清楚的釐清,到底這些另類事實,或者說就是屁話,到底對社會產生多少負面的影響,或者說,到底對真實產生多大的戕害。哲學家在最後說出了最壞的情況,當真相不斷的被挑戰,最後大家只好訴諸道德、情感或者更虛無縹緲的誠意。而當誠意無限上綱,只有自己懇切的說詞才是真實的時代來臨,所謂的誠意就是標標準準的放屁:也真、也假。

推薦給想快速分析這個話題的朋友,哲學家厲害在思慮清晰,很快的釐清異同。也期待另一本小書論真實,能夠有相呼應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