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拉麵,國慶日。
『人生要有好吃的拉麵,吃飽、喝足、睡飽飽!什麼煩惱的事情都沒有了。』,《七人秘書》
不是點外送的喔^^
「東京ラーメン」(東京風拉麵),是日本醬油拉麵的代表作,自明治43年(西元1910年)首次登上淺草餐廳「來來軒」(来々軒)的菜單以來,即廣受在地百姓歡迎,更是當時罕見吸引人潮聚集的「中華料理」排隊名店!是,東京風拉麵的原點,其實正是店主尾崎跟12位來自橫濱中華街、出身中國廣東的師傅所共同協力製成,搭配叉燒(豬肉)、海苔、青蔥、中華麵的黃金組合,加上相對其他料理平易近人的售價,儼然成為東京人忙碌生活中的燈塔或歇腳亭,更是每周固定上門的「定番」店家之一。
雖說在昭和19年(西元1944年)時,日本因太平洋戰事(二戰)吃緊,店主家所有男丁均被軍方徵召出征,「來來軒」淺草本店被迫閉店歇業,但拉麵的好味道早已深植人心,甚至演變成日後外國人對和式餐飲的第一印象,「RAMEN」,好吃又好記,而且光東京23區精華地帶,今日少說就有上千家以上的拉麵店,師傅不分晝夜,在大街小巷,各個角落奮力不懈地製作著。
先不論湯頭是否作為一碗拉麵得以躍上餐桌的「靈魂」或關鍵,光拉麵的擺盤,看似簡單無華,叉燒、海苔、昆布,有些餐廳會依地緣或物產,再加上雞蛋、玉米或筍乾、魚肉等額外配料,基本上就是個平面創作的概念;然而,拉麵的烹飪與調製過程,是絕對需要料理人盡心盡力的專注、耐心與掌控全局,從湯頭的調配(不可說的秘方?),到各項食材與其相互影響(味覺跟視覺)的理解與認識。發在意先,心(態)優於技(藝),方能製作出好吃到讓人讚不絕口、回味無窮的拉麵,故有許多饕客等級的文學家都曾說過,啊!此生能品嘗到美味的拉麵,不是自己的「幸運」,而是一種近似神給予的「恩賜」,可遇不可求。
一碗拉麵,在享受湯頭和麵條的那一刻,不只是單純跟佐料、配菜的結合,而是食者與料理人在無形空間裡,太虛燃煙花,真摯地交流或對話。
尾聲:
明治42年(西元1911年)的10月10日,繼廣東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不到半年的時間,位處長江流域的湖北武昌,清國新建陸軍(新軍)中部分革命黨人因私藏子彈之事不幸敗露,且憤而槍殺上級軍官(排長陶啟聖)之下,擔心接續會遭到清國軍方的清算與連坐,於是先發制人,在第八營正目(班長),也就是共進會代表熊秉坤的鳴笛號召下,約三千名士兵拾起武器,燃起了革命的戰火,率眾進攻湖廣總督署!
不到二十四個小時後,總督瑞澂出逃,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並改清國國號為「中華民國」。掌控武漢三鎮的起義軍兵士們更鼓吹各省民眾起義響應!此後兩個月內,湖南、陝西與廣東等省,共計有十五個省分紛紛宣布脫離清國獨立;
西元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自海外(法國)乘船返國的孫中山先生,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順利建國。同年2月12日,清末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清國宣告正式滅亡。
百餘年後,武昌或許已不再復見青天白日,但民主、共和的普世價值著實已開枝展業、深耕大地,無人能再加以破壞或扭曲。縱使世態炎涼,但渾沌中猶見不染青蓮,佇立於花園一角,是自豪,亦是榮光,名為「台灣」。
來吧,雙十節吃碗拉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