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巴爾號戰列艦

讓·巴爾號戰艦是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戰艦,名字來源自九年戰爭中活躍的法國私掠船長,本艦為第二艘使用此名的軍艦。

作為敦克爾克級戰艦的升級版的黎胥留級戰艦的第二艦,讓·巴爾號(同姐妹艦黎胥留號)被建造用於對抗義大利海軍的新型戰艦,該艦的速度、保護、武器、以及整體技術堪稱是當時最先進的水準,但是只有主要武器的設置較為奇特,其前甲板以超射布局裝設2座四聯裝主砲炮塔,後甲板則不設主炮。

作為世界上最後一艘完工服役的戰艦,讓·巴爾號的命運非常波折,該艦於1936年12月於卡科船塢(後來改名「讓巴爾船塢」)開建。1940年五月,在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後,將這條建了一半的戰艦從聖納澤爾送到德國空軍的打擊半徑之外的北非卡薩布蘭卡。1942年,讓·巴爾號為了在火炬行動中抵抗美軍登陸,遭美軍擊傷而擱淺在卡薩布蘭卡港口。戰後,讓·巴爾號開始整修,完成與更新艦上的防空武器,並在1955年開始服役。

讓·巴爾號的服役生涯很短暫;1957年時讓·巴爾號就被編至後備役,1961年時就退役,並在1969年拆解。


停靠在卡薩布蘭卡港內情況,此時二號炮塔尚不能使用。


法國第三共和時期

讓·巴爾號在1936年12月潘霍特造船廠卡科船塢放置龍骨,該處又被稱為讓.巴爾船塢。1940年3月6日,讓.巴爾號正式下水,並從原本建造用船塢轉移至裝修用船塢,當時預計1940年10月能離開船塢。1940年5月,為避免在納粹德國空軍的打擊半徑遭到攻擊,法國海軍計畫將這艘尚未完工的戰艦移至英國或法屬非洲。然而在裝修用船塢中,讓船在船塢內浮起會因為土壩而與航道分離。1940年5月底,當納粹德國在法國戰役即將獲得勝利之際,法國海軍開始疏通土壩,使讓·巴爾號能在6月20日靠著大潮離開船塢。在離開法國時,讓.巴爾號已經安裝一半的推進系統,以備不時之需。6月18日,德國陸軍開始靠近,讓.巴爾號的艦長收到命令,要他立刻駛離法國本土或是鑿沉該艦。疏浚工作在第二天中午時完成,然而建造的通道對該艦非常狹窄。6月19日凌晨,德國先遣部隊即將抵達聖納澤爾,此時讓.巴爾號工程只完成75%,而艦上的蒸汽發動機也從未使用過,在德國轟炸機的威脅下,讓.巴爾號不得不隨四個拖船從聖納澤爾逃離。1940年6月22日,讓·巴爾號以22節航速抵達卡薩布蘭卡。抵達卡薩布蘭卡後,讓·巴爾號建造進度就此完全停擺。

維希法國時期

卡薩布蘭卡

讓.巴爾號在抵達卡薩布蘭卡後,一直停靠在港內,由於造艦工程尚未完工,艦上十分缺乏設施。

1942年4月,為了提升防空能力,艦上加裝4座37公釐口徑1925年式單裝CAD,以及2座90公釐口徑雙聯裝防空炮。1942年5月,法國海軍針對讓.巴爾號的380公釐口徑主砲進行標準射擊測試,由於艦上沒有射控系統,在射擊時使用三角量測法代替,並依靠艦上前船樓、以及位於西迪.阿德哈馬內與達布阿札的岸上站台當作三個基準點。1942年6月,2座37公釐口徑1933年式雙聯裝半自動CAD防空炮取代37公釐口徑1925年式單裝CAD,但有一具最後被卸下來。法國研發的DEM早期雷達之後也安裝在艦上,前船樓上更有2具雷達旋轉天線,該雷達於1942年10月開始使用。1942年11月初,15座90公釐口徑防空炮加裝在讓·巴爾號上。

正在遭受遊騎兵號艦載機攻擊的讓.巴爾號


火炬行動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聯軍在遠征軍總司令德懷特.艾森豪指揮下,1700架戰機掩護著655艘戰艦和運輸船,護送陸軍開始從卡薩布蘭卡、奧蘭、阿爾及爾一帶登陸,展開火炬行動。維琪法國政府下令對同盟國展開反擊,以保衛中立的法屬摩洛哥,而這舉動引發了卡薩布蘭卡海戰。

此時以海上浮動砲台形式存在的讓.巴爾號在接到向敵軍開火的命令後,用僅有的一座380公釐口徑主砲向支援英美聯軍登陸的作戰船艦發起攻擊。該艦的獨特構造使在只有一座主砲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四門火砲的威力。艦上使用的380公釐主砲砲彈將近一噸,正在登陸的聯軍在如此強悍的火力下損失慘重。美國遊騎兵號上出動飛機對其進行攻擊,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對讓.巴爾號造成中度傷害。負責掩護盟軍登陸行動的美國麻薩諸塞號戰艦也用九門主砲進行反擊,並在第五次射擊時將讓.巴爾號的主炮旋轉系統打壞,迫使讓.巴爾號主砲無法繼續運轉。擊中讓.巴爾號的7個穿甲彈中的其中1個還穿越上層甲板並在1座還未安裝152公釐火炮的空砲座彈莢引爆。在正常的戰爭情況下,該事件會造成災難性後果。這些砲座彈莢的薄弱裝甲早在之前已得知,並預計在尚未建成的加斯科涅號上進行修正。

讓.巴爾號上的380公釐口徑主砲很快就被修復,並在11月10號再度開火,這次射擊幾乎擊中第34特遣艦隊旗艦奧古斯塔號巡洋艦。然而,這次美國遊騎兵號上的俯衝轟炸機的反擊對讓.巴爾號造成嚴重傷害,兩顆炸彈直接命中讓.巴爾號的船頭與船尾,艦艇甚至沉到甲板與水面一樣高。在美國的海空夾擊下,沒有機動能力的讓.巴爾號傷痕累累,最後不得不在港內擱淺自救。讓.巴爾號的指揮官巴特在此戰後於1942年11月8日晉升為海軍准將。在卡薩布蘭卡海戰的3天中,讓.巴爾號發射25輪380公釐主砲砲彈,另有22位水手死亡。

碧藍航線讓.巴爾號

同盟國時期

新建造方案

在法屬北非加入同盟國陣營後,法國當局希望能仿照黎胥留號模式,在美國完成讓.巴爾號建造工程。然而為了修復在達喀爾戰役受損的黎胥留號,法國當局決定先將讓.巴爾號第1號砲塔的四隻火炮拆卸下來,運至美國並裝在黎胥留號受損的第2號砲塔上。

讓.巴爾號接著迅速調整成能夠橫越大西洋的航速狀態,而以芬納德海軍中將為首的法國海軍使團也抵達美國,除了與美國海軍討論讓.巴爾號建造方案,並開始物色能建造讓.巴爾號的美國船廠。

1943年5月,讓.巴爾號新建造方案出爐,第一方案是將讓.巴爾號轉為航空戰列艦。在此方案下,讓.巴爾號將只設置這1座主砲。防空方面將加裝15座美國製雙聯裝火砲,6座波佛斯40公釐口徑機槍,多座厄利孔20毫米機砲。艦載機方面則可容納6架飛機,預計容納的機型可能有TBF復仇者式轟炸機、梭魚式魚雷轟炸機與F6F地獄貓戰鬥機、海火式戰鬥機等三種配置類型。

讓.巴爾號的第二個較便宜的建造方案是將該艦轉為防空戰列艦,主砲配置與前一方案相同。然而,美國海軍司令部人員認為美國的造船廠無法輕易地複製法國的造艦技術,而且也沒有符合法國軍艦的零件;所有的建造方案在1944年3月被否決,而讓.巴爾號只能繼續停留在卡薩布蘭卡。

當戰爭接近尾聲時,法國海軍在1945年2月22日決定不將讓.巴爾號報廢,但是該如何繼續該艦的建造工程仍困擾著當局。1945年9月21日,曾在1930年代參與設計霞飛級航空母艦的海軍建造部長在法國海軍委員會會議上提議將讓.巴爾號轉為排水量40,000公噸(39,000長噸)的航空母艦,並可容納40到54架艦載機。然而該計畫預計將花費5億法郎,建造工程需至少要5年以上。兩位海軍上將反對此建造方案,因為此時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都可容納此方案兩倍的艦載機容量,例如當時還在建造中的英國鷹號航空母艦,該艦標準排水量只有36,800長噸(37,400公噸),並預計可容納80架艦載機。巴爾若海軍准將指出儘管戰時表明航空母艦的重要程度,將戰艦轉為航空母艦的建造工程對當時法國造船廠仍很陌生,甚至可以說是毫無經驗。最後法國當局決定讓.巴爾號維持最初黎胥留級二號艦的方案,它將成為擁有重型防空武器的指揮艦,而主要武器可有效地對岸轟炸。

重啟工程

1945年8月,讓.巴爾號駛離卡薩布蘭卡,前往法國瑟堡,當時法國大西洋沿岸只有瑟堡的乾塢可供使用。1946年3月,讓.巴爾號移動到布雷斯特兵工廠拉尼諾船塢。建造工作進展非常緩慢,因為建造中還包括修復在戰時受損的設施。

戰艦的前控制塔裝置更多設施,然而艦上只有1組射控系統,不像黎胥留號有2組射控系統,並且也不是最新型。艦上另安裝法國戰後最新研發的雷達系統。

1948年,艦上計劃安裝更強大的防空火砲,因而在船腹增加空間以便加大原本已經不足的空間,這使得讓.巴爾號船樑增加到35.5公尺寬,而原本8座40公釐口徑波弗斯防空炮與12座厄利孔20毫米機炮仍保留在艦上。1949年1月,法國海軍對讓.巴爾號兩座主砲進行射擊測試,並於1949年2月7日記行航海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當讓·巴爾號排水量在46,500公噸時,最高航行速度可達32節以上。讓.巴爾號的工程幾近完工,因而於1949年1月16日正式服役。

完工與更新設備

自1950年完工後,讓·巴爾號開始陸續更新艦上的雷達系統。DRBC-10A型雷達取代艦上原本的ABM型雷達,新型雷達證明在 25,000公尺範圍內非常有效。

1951年底,讓.巴爾號的第一號主砲被封存,而第二號主砲只被封存一部分,但因為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2星期後被封存的第二號主砲再度啟用,並隨艦隊遠征蘇伊士。

碧藍航線讓.巴爾


戰後

1955年5月1日,讓.巴爾號開始正式執勤。載著戴高樂總統訪問丹麥哥本哈根和挪威奧斯陸。7月,讓.巴爾號抵達紐約參加美國獨立戰爭中由羅尚博伯爵領導的法國船隻登陸紐波特175周年典禮。10月21日,讓.巴爾號在土倫接替黎胥留號成為法國海軍南部群旗艦。

在讓.巴爾號的服役生涯中,艦上已經補充750至900名人員名額;當時艦上滿額人數預計為1500人。當參加蘇伊士遠征艦隊時,艦上服役人數達到1200名,但艦上武器只有第二號380公釐口徑主砲、軸向152公釐口徑副砲、一級艦上一半的防空砲可以運轉。

1956年,讓.巴爾號參加登陸塞得港的行動,在這次行動中,讓.巴爾號向埃及陸上設施發射4輪380公釐(15英寸)口徑主砲,掩護登陸部隊。然而讓.巴爾號在此次掩護貢獻較少,大多數法軍的火力支援來自法國海軍航空隊,主要由阿爾羅芒謝萊班號航空母艦與拉法葉號航空母艦的F4U海盜式戰鬥機的艦載機編隊提供支援。讓.巴爾號之後的主要任務為護送法國第一外籍傘兵團從阿爾及爾到賽普勒斯。

1957年7月,在最後一次380公釐口徑主砲射擊後,讓.巴爾號在8月1日轉為後備役,並在土倫的海軍學院擔任訓練艦。

1968年,讓·巴爾號正式退役。1970年,讓·巴爾號在濱海拉塞訥拆解,其殘骸棄置在一戰傳奇軍艦土耳其嚴君塞利姆蘇丹號戰鬥巡洋艦附近。

縱觀讓.巴爾號服役時期,幾乎長時間都被當作實驗艦隻,較少參與軍事行動,主要原因之一是海軍預算削減,另一項因素是當該艦完工後,法國海軍已不採用戰艦當作主力艦,當時法國海軍的主力艦已經由航空母艦擔當,包括阿爾羅芒謝萊班號、拉法葉號、貝勒森林號,這些航空母艦能更有效地執行對地轟炸與支援陸軍等任務,在1950年代的印度支那戰爭、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等已證明一切。然而,讓.巴爾號仍然是戰後最適合測試法國最新研發的海軍航空砲與雷達等測試平台。


左邊主砲為一號炮塔,右邊主砲為未完工的二號炮塔。

在碧藍航線裡,讓.巴爾的左邊主砲為完整狀態(加上護盾),右邊為半完成品狀態,顯示了繪製者的用心考據歷史而創造出來的角色。


(部分資料來源來自於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