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Roger Moore,幽默的彌賽亞。
歷史,往往寫離開的人,逝去的事。
西元1973年,《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這是羅傑‧摩爾爵士接下龐德(James Bond)任務後的首部作品。當年,越戰已接近尾聲,美軍卻仍舊在沼澤、叢林裡胡亂地死撐;歐美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美蘇冷戰對峙的情緒越發緊張;007電影中也首次迎來黑人和同志身份的邪角登場,至於幕後野心勃勃的大毒梟外,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快節奏電影主題曲,顛覆了電影傳統,亦傳達了時代巨輪持續向前的味道!
12年後,第二次石油危機甫落幕不久,大韓航空007(007!)客機詭異般的飛行軌跡不幸遭蘇聯空軍擊落(西元1983年9月),結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蘇聯竟又發生核武警報誤發事件!同年冬季,北約展開備戰核子戰爭的『優秀射手』(Able Archer 83)演習,劍指華沙公約組織跟克里姆林宮,也讓末日鐘悄悄響起…
地球瀕臨毀滅,文明世界即將墜落深淵的時刻,西元1985年,摩爾爵士最終回的任務《雷霆殺機》(A View to a Kill),007情報員所要面對的,不再是狂人的太空武器競賽,而是科技人的完美攻擊計劃!以高智商的犯罪手法企圖摧毀美國矽谷,Duran Duran,搭配著身手不凡,火辣香豔的黑美人May Day(Grace Jones飾演)…頗有歡迎來到80年代「煉獄」的氛圍,但別忘記了,指示牌上是漆著「天堂」二字。
想想,歷經新冠肺炎肆虐的這兩(或三?)年,數十億人活在極端且異常的假性自由年代,口罩與疫苗等物資的強、弱國之爭,戰爭和和平間的距離其實早已經不是衡量單位所視見!昔日學者所謂引爆點前的最後承平,此時此刻更是無法想像的。但回歸本題,為何一個情報員,摩爾爵士的戲碼,偶爾要如此搞笑?還需要那麼多的英式雙關語?
因為,當時的背景時空就是如此,乖誕、緊張、詭譎!
你不能保證,西柏林市市民會不會一覺醒來,蘇聯紅軍就已炸破『法西斯防衛網』(咱們這邊說的『柏林圍牆』),完成柏林市合一!
是的,
東、西兩德在西元二十世紀七零年代還沒完成統一,
西元1976年由加拿大蒙特婁(Montréal)作為東道主的夏季奧運,時任加國總理的杜魯道(Pierre Trudeau)希望統治區域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代表團以「台灣」隊名義參賽,但遭到中華民國政府嚴正拒絕!
真的,我是講歷史,不是寫科幻小說。
人們需要喘息的空間,畢竟當一桶原油從2元美金飆漲到39元美金(西元1981年2月),買電影票的目的,就是要放鬆,不是看你嚴肅、認真的傳遞和平信息...
對了,最後那句話,是禮拜天牧師或宗教人士的工作!
未知的明天,核戰、生化戰都是可能選項之一,或一起上演?
第三次世界大戰也許近如咫尺,當年沒有人知道。
因此,眾人把希望放在一名英國紳士身上,幽默、風趣的彌賽亞,以過人智慧、用盡一切古怪、稀奇的道具,傳達著西方價值觀以戰制戰的真理;至於多餘的紅利,是美女如雲,是蓮花跑車,是伏特加馬丁尼,別攪著...
拯救蒼生,過去的十字軍,是一群烏合之眾,
但今日的007,卻是一個精神,亦是男人的夢想,政客的幻想...
想來無奈,我也就只能以禿筆亂寫幾句...
嗯,感慨嘛...
等到有一天,南、北韓統一,金主席拿到「諾貝爾和平獎」,榮登《時代雜誌》世紀風雲人物時,電腦桌前的你,應該就知道歷史究竟是什麼了…吧?
忽然,腦海裡的火花...
10月14日生日快樂!羅傑.摩爾爵士(Sir Roger George Moore,1927-2017)
圖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two-way/2017/05/23/509559759/he-called-himself-one-lucky-bastard-sir-roger-moore-dies-at-89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70328/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0264/
https://www.wired.com/2017/05/james-bond-roger-moore-gadgets/
https://www.artphotolimited.com/uk-en/fine-art-photography/movie/actor/english-actors/roger-moore/photo/collection-christophel/roger-moore-octopussy
https://fineartamerica.com/featured/roger-moore-roy-jon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