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滌與除垢,曾是線民的黃國書。
黃國書委員從政開始,一直都是公民團體評鑑中的優秀民代,如今民間湧現的慰留聲量更證明了他無可抹滅的貢獻,但我認為值得肯定的是他願意面對過去的錯誤及承擔責任,而沒有戀棧權位、試圖為自己開脫。
在世界各國轉型正義的概念中,包含線民在內的威權政府協力者,如果要重新進入民主體制,必然要經過一段自白、自清或洗滌的過程。除了對真相及正義的追求外,也是確保這些曾經為威權政府服務的人們,透過坦承並檢討過去的行為,得以讓新的自我重生,避免舊的他們隱藏在新體制的要職上,繼續謀求威權的復辟及圖利。
黃國書過去三十年從政的歷史來看,當然看不出任何協助國民黨復辟的痕跡,也許真相更接近他說的:「從政後我努力工作,致力推動台灣本土歷史文化的重建,算是對當時犯錯的內心救贖。」但是從轉型正義的角度上,這樣的解釋及退出民進黨並宣布不再連任都是不夠的。
為什麼不夠?當我們看到曾經是學運領袖的鄭麗文,搖身變成在連戰面前跳舞慶生的丑角,我們就知道這個社會對真相跟正義的追求,遠遠及不上對權位跟金錢的渴望;當我們看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評論黃國書時說:「那是大時代的情治單位,不是國民黨。」我們就知道這個社會對過去的威權歷史毫無反省,對民主及自由的信仰也不夠堅定。在面對中國各式各樣壓迫的現今,這樣的社會無疑是脆弱不堪的。
轉型正義最重要的目的,是在過程中讓人民得到反抗威權的勇氣。比起隱瞞著身份、背負罪惡30年的青年黃國書,如今57歲、坦承了自身錯誤的他,才是一個真正更生的、嶄新的黃國書。他可以運用自身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讓更多人理解轉型正義的目標從來不是政治報復而是追求更穩固的民主,更重要的,他可以作為一個正面的典範,讓朱立倫知道反省過後的人依然可以回報社會,讓鄭麗文知道堅持理想的人才配得上選民的認同。
活在這座在世界最大威權體制旁的島嶼上,我們需要在面對壓迫學會挺身反抗,即使曾經迷惘,也要能夠知恥而後勇,而不是永無止盡地墜落。在一個充滿朱立倫跟鄭麗文的年代裡,黃國書的反省正映襯他們面對歷史的無恥態度,但同時,反省也不該只是說一段話或寫一篇文章。我們期待黃國書委員能持續在不同崗位上對台灣作出貢獻,無盡黑暗中曾經熄滅的燈火,只要能重新點燃,就不損其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