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引擎的歷史 【從暗面深淵到黎明光啟】 (西元 1900 年到 1970 年)
「A turbo is God’s way of saying there isn’t enough cylinders.」
打從西元1886年Karl Benz先生製造出史上首部以「汽油」作為動力來源的專利三輪汽車之後,一百三十餘年來,多少工程師們莫不焚膏繼晷,絞盡腦汁,於提高駕馭快感和動能極限的偉大航道中,全然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歲月…舉凡完成於西元1910年,排氣量高達28,353c.c.(是的,您沒有看錯!),當時可輸出290匹「驚人」馬力的義大利飛雅特(Fiat) S76,或者是西元 1997年時突破「音障」(Sound barrier),締造最快陸地速度1227.9km/h的英國Thrust SSC火箭渦扇車,再再都顯示出人類渴望征服地表,寫下全新速度紀錄的雄心壯志。
外號「杜林怪物」(The Beast of Turin;Fiat 總部在杜林)的 Fiat S76,車重 1650 公斤,西元 1913 年時跑出地表最快時速 213km/h,全世界僅有兩部。
但因為引擎本體有著無法避免的結構限制,不可能持續擴張排氣量的空間,各家製造廠都必須在外觀與性能間取得設計美學與物理學的平衡,所以在相同的排氣量下,如何有效增加引擎額外的輸出力道,就必須仰賴「開外掛」…技術人員透過導入不同外力裝置的輔助,提高進氣量與燃燒效率,讓引擎動能足以盡情發揮,也能夠突顯其不凡的工藝造詣。
「渦輪增壓系統」(Turbo Charger),沒錯,資深車迷們口中的「螺仔」,就是在此需求下所孕育而生的產物!
翻開塵封已久的教科書,咳咳!上面是如此記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