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小島上的大陸人
撰文:廖宥甯
(圖片來源:Epic Quotes)
L同學,女,十六歲。目前就讀臺中市某高中,出生於中國廣東梅州,籍貫廣東省深圳市。
用L同學的話講,她的人生「完全就是狗血言情小說女主角的故事。」六歲之前她跟著母親在廣東到處跑,幼稚園和小學不停轉學,為了躲爸爸的婚外情對象。那位小三阿姨時常致電騷擾,母親無奈只好四海為家,和身為律師的父親打起離婚官司。在小學一年級那年,父母離婚,隨後父親被檢查出罹患癌症。
母親念在過去的夫妻之情上,陪伴父親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L同學對於那段時間的印象十分模糊,問起細節也全然不知,只記得醫院樓下的貴州糕點,在她的印象裡那是人間美味;還有父親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告訴祖母自己不想活下去的哀號。小學三年級時父親過世,小三阿姨帶著父親的另一個孩子離開她的生活圈,「說來也挺奇妙,我居然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或妹妹,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小學畢業的暑假,母親再嫁給一個臺灣人,L同學便跟著來到臺灣,一個在她印象中只有美食,還有「終究要回歸祖國」的地方。她告訴我剛來到臺灣時,她整個人瘦了一圈,說是因為臺灣的食物太乾淨,因而導致水土不服。
根據她母親的說法,她在家中十分安靜,可以一整天不說話,和學校裡健談的形象大相逕庭。我問她,和一群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會不會有點尷尬,L同學毫不猶豫的點頭,特別是和繼父(她稱呼為叔叔)時有摩擦,作為中間人的母親總是左右為難,於是在升上高中後,L同學果斷地搬出家門。
同母異父的妹妹出生後,她在家中的地位更是雪上加霜「不過我從來沒把那裡當成家,所以不會難過。」對她來說,真正的傷心是在離開中國後第一個暑假。L同學回廣東外婆家,或許是因為物理上的距離影響到心理,從前把她捧在手掌心上的外祖父母和舅舅舅媽,對待她竟如同陌生人一樣,客氣疏遠而冷淡,「那個時候,我真的崩潰了。」
而國中時代的經歷也不甚美好,兩岸局勢的糾結與尷尬重重的壓在一個女孩的身上。如果她不聽話或是成績不理想,就會受到老師的另眼對待,還有同學們若有似無的排擠。上歷史或地理課,要是提到臺灣的外交處境和兩岸關係,老師們就會看向她:「你在這裡,我們講這個真的很尷尬。」
但L同學對臺灣留下的不全是壞印象,她曾經跟我們一起去電影院看⟪返校⟫,回程的路上跟我感慨臺灣電影的多元,以及敢於挑戰敏感題材的勇氣。
與中國官方嚴正反同的立場截然不同,身為腐女的她支持多元成家,對同性婚姻的態度比某些臺灣老人家還開明,有時甚至會邊看博恩的影片邊大笑。我們也從不避諱討論中國的政治法律等問題,雖然多數時候都是站在對立面,可依然能互相尊重必此的看法;但不可否認中國的不少思想教育仍深埋在她體內,當我拿出習近平被P成維尼的照片時,她仍然會義憤填膺的要求我刪除。
因為仍屬於中國籍的緣故,L同學若是大學想回中國讀書必須經由高考,無法使用臺灣的學測成績申請對岸的大學,已經習慣臺灣課綱的她一時轉圜不過來,「回家」的夢想再度延期,停滯在臺灣的日子又多了四年。
「不過,說起來傷人,但我真的很後悔來臺灣。」
我能理解她,畢竟對她而言,臺灣確實不是家。
核稿編輯: 洪立婷 行銷編輯:高珮珊